南宋御史名将杨坚隋朝开国皇帝之谜 - 如何让北周静帝传位
杨坚,隋朝开国皇帝,他如何让北周静帝禅让?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要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溯杨坚的身世背景。在北周时期,杨坚的父亲杨忠是一位显赫的军事贵族,被封为随国公。当时的武帝对他青眼有加,将他提升为上柱国,这对于一个家族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荣耀。
然而,历史并非一帆风顺。随着时间的推移,杨坚逐渐崭露头角。他在当选大丞相后,就开始策划篡权。不过,他知道这不仅仅是简单地掌握了权力,还需要等待一个最佳时机。终于,在北周静帝宇文阐继位之后,所有条件都成熟了。这便是为什么历史上的那些肯放弃皇位的人,大多数并不是出于真心。
有人曾问过这样一个问题:谁是古代得天下最容易的君王?这个问题本身就充满了争议,有人认为刘邦和李渊之类的人物轻易夺取了天下,而另一些人则认为他们必须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
那么,杨坚为什么能够如此轻易地夺取宇文家的天下呢?答案可能在于他的个人特质和运气。在《隋书》中记载称,杨坚“为人龙颔、额上有五柱入顶、目光外射。”这样的吉象使他被视作一种特殊的人物,即所谓“吉人天相”。从年纪轻轻十五岁起,他就因为父亲功绩而获得高级官职,并且迅速升迁到骠骑大将军的地位,这样的速度几乎超乎常人的理解范围。
主持朝政的大臣宇文泰甚至赞扬他:“此儿风骨,不似代间人。”可以说,从起步之初,他就是赢家。而且,无论是在任职还是作为子女方面,都表现出了恭敬勤勉与孝顺备至,这使得他赢得了很高的人气指数,在朝野中红极一时。
正如我们常说的,“好汉三个帮”,当宇文邕即位后为了与自己的弟弟宇文护相抗衡,便招揽其他朝臣。这时候,一直默默支持他的正是杨坚——他的女儿已经成为皇太子妃。因此,他们成了利益共同体,使得“父凭女贵”,在朝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此前,有些观点指责杨坚有不臣之心,但实际上却无法动摇北周统治基础的事实;同时,也有一种信仰,即相信命运安排,让某些人物自然而然地站在正确位置上,比如把信任给了亲信们的手中。
随着时间推移,当太子宇文赟继位后,由于对手向来尊重和依赖自己,对局势控制失去能力,只能留下亲信来主持政务,最终导致权力落入自己手中。大象二年的五月,当七岁的小太子登基时,尽管面临内忧外患,但已没有力量驾驭局势,最终不得不拱手相让给已经被提拔为大丞相的杨坚。大定元年(581年),由随国公变为随王,是标志性的转折点,那一年正式宣告隋朝成立,同时也意味着原来的国家体系彻底瓦解,从此以后的历史再也没有回头路可走。
总结起来,从外界环境看来,一切似乎都是顺其自然,但是真正决定一切的是综合实力的强化,以及关键瞬间的一举一动。如果说有任何力量帮助他成功,那或许只是那份不可言说的命运,或许只是那份刻意营造出来的情境。但无疑的是,没有这些优势,更难以想象这样的故事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