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文中二战老将收到一本楚辞集注是怎样的国礼絮话
日中国礼絮话:为何送田中角荣《楚辞集注》
在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标志着两国邦交的正常化。作为国礼,他赠送了毛主席一幅东山魁夷的风景画作《春晓》,寓意着中日关系即将迎来新的开始。然而,毛主席并没有选择同样轻松的回礼,而是向田中首相赠送了一本《楚辞集注》。
这本书中的“迷惑”一词,在汉语和日语中的含义有所不同。在中国,“迷惑”通常指的是添麻烦或误解,而在日本,则意味着遗憾或后悔。在古代,《楚辞·九辩》也有“慷慨绝兮不得,中瞀乱兮迷惑”的句子,这正是“迷惑”一词的源头。
田中的表达使用了“迷惑”,表明了他对过去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损害深刻反省之意。随后,在双方发表的正式文件中,将这一用法改为更加明确地表示责任感和反省之意。
除了文化交流与历史纠葛外,两国之间还有更多故事可言。如1979年副总理访日时,他们互赠满花开窗葫芦花瓶以及水墨画卷和彩色的刺绣屏风等物品。而1992年的天皇访华,也展现出两国间友好的象征——大熊猫,以及通过茶具、文房四宝等传统工艺品传递的情谊。
这些小事,却透露出复杂而深厚的文化底蕴,并且在现代国际关系中扮演重要角色,是国家间友好与合作的一种特殊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