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请客趣闻西汉大臣公孙衍要跪趴在地上吃珍贵食物
古代皇帝请客趣闻:一国之君的皇帝,为了和下属搞好关系,也常常请客。只不过,皇帝请客称为“赐食”。所谓“赐食”,就是皇帝笼络或奖赏下属,而赏赐的一顿饭或吃的东西。不过,吃皇帝请的饭并不是一件舒服的事情。
《史记》记载说,西汉初年有一个大臣名叫石奋,他的姐姐是刘邦的小老婆。石奋退休后,“上时赐食于家,必稽首俯伏而食之,如在上前。”皇帝请石奋吃饭,石奋要跪趴在地上吃。“赐食”是恩宠。受赐者必须恭敬,跪趴着,肯定吃得不舒服。
三国才子曹植在《谢明帝赐食表》中说:“近得赐御食,拜表谢恩。寻奉手诏,愍臣瘦弱。奉诏之日,涕泣横流。虽文武二帝所以愍怜于臣,不复过于明诏。”
尽管魏明帝曹叡是曹植的侄子,但侄子是皇帝,就算是叔长侄少,君臣关系也必须分清。因此,当得到“赐食”后,由于感激不尽,他们会向皇帝表示感谢。
当然,有时候,这种邀请也不仅仅出自政治考虑。在唐太宗时期,他对宰相杜如晦死去表示了深切悲痛,即便是在享用新鲜瓜果时,也未能免俗地停止下来,用来安慰灵魂。这份半个瓜,是真情流露难得的情谊。
唐玄宗召见李白并看了他的文章后,“尝新瓜美”,即使看到美味佳肴,也不能忘却杜如晦的逝世。而当他亲自调羹供给李白时,更体现出了一种真正关心人才的心态。
宋真宗也有这样的场景。当他有了儿子后,便非常高兴,并且通过宫中的包子的形式,以金珠作为礼物分发给大臣们。这是一种与大家分享喜悦,同时也是对他们忠诚的大度表现。
到了明朝,那些每天忙碌工作的大臣们,每天都有机会享受到由朱元璋亲自准备、丰富多彩的晚餐。但到了万历年间,因为朱元璋长时间不办公,这样的盛宴变得越来越少,只能在特殊节日等待太后的生辰或者太子的千秋佳节才能品尝到一些特别好的食品。此外,在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里,还会有一些特色的点心可供品尝,因此那些期待着每次正式活动才能获得一口热乎乎菜肴的人,最终意识到这只是偶尔发生的事情罢了。
最后,我们还可以从林则徐身上了解这一点。他曾因为一次成功任命而被道光帝以鹿肉作为恩赏,并且亲手书写了一幅福字寿字送给他。当林则徐回到家中,将这些珍贵物品郑重其事地摆放在香案上致敬,可以看出,即使是一位以节俭著称的道光,对待自己的官员仍然能够这样细心周到。这对于那些追求荣誉和财富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难以企及的事迹。在古代中国,无论如何,都需要保持谨慎,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可能发生但又不可预测的情况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