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夏秘密藏匿百姓资料揭开中华上下五千年至元朝故事的神秘面纱
在明朝时期,刘大夏(忠宣公)担任库部官员,他深知皇帝的意图,一旦查找到了关于郑和下西洋的珍贵文档,那将是国家再次掀起一波巨大的浪潮,劳民伤财之举。因此,当皇帝要求寻找这些资料时,刘大夏迅速采取行动,将这些宝贵的历史资料巧妙地藏匿起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司马得知这段往事,不仅没有责怪他,而是对他的远见卓识表示了极高的赞赏。他深刻理解,如果那些文件被发现,并且决定重复郑和时代的大规模海上探险,那么国家将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明史·列传第七十》中记载了刘大夏忠诚、恳笃、忘身徇国以及多次裁抑权幸的情形。关于他的轶事有很多,如不收“羡慕”钱。当他担任广东布政使时,府库中的“羡余”钱长期未被记入账,但其他官员都视为理所当然的事情。然而,在一次清点过程中,小吏报告了这一情况给新上任的刘大夏。但是,这位官员并不同意这种做法,他命令小吏把所有钱款正式登记并作为支出,不留一分一毫给自己。
至于藏匿或焚毁郑和下西洋档案的问题,这一直是一个谜团。一些史籍如《灼艾余集》、《殊域周咨录》提到刘大夏藏匿这些文件,而顾起元则在《客座赘语》中提到他可能焚烧了这些档案。不过,这个问题至今仍然无法得到确定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