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挥手即赏万金今朝何去何从10个细思极恐的冷知识揭秘
黄金,这个词汇,背后承载着荣耀与富贵的双重含义,无论是在古代的历史篇章中,还是在现代社会的日常生活里,它都是一种极其珍贵且难以置换的财富。在电视剧和史书上,我们经常看到古代君王为了表彰功臣,不惜用万两黄金作为奖赏。就连汉代海昏侯墓中的出土文物,也展示了当时大量使用黄金制作器物的情形,那些器皿数量庞大,有四五百件之多,其重量达到了两百斤以上。然而,在现在看来,古人手中那样的黄金宝库,为何变得稀缺至极呢?
首先,从汉代以后开始,黄金的大量消失是一个重要原因。那个时代有着厚葬习俗,许多黄金随着葬礼被埋入地下。而佛教兴起也需要大量铸造佛像,因此不断地消耗着黄金资源。此外,在战乱频发时期向西域进军、购买马匹以及其他战争需求,都需要大量利用黄金。这一切共同作用,使得古人手中的 黄金渐渐减少。
其次,从史书记载来看,当时每年的开采产量仅为四百公斤左右,这意味着所谓“赏赐万两”这样的说法可能并不符合实际情况。而海昏侯墓出土的“万两”其实也不过是两千两,而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数目。盗墓者虽然可能夺走了一部分,但无法完全解释为什么在整个历史长河中,黄金会变得如此稀少。
最后,更深层次地理解这一现象,是要从夏商时期开始说的。那时候人们已经掌握了青铜器制作技艺,并且刚制造出来的时候青铜呈现出金属光泽,就像是最原始的黃色,只是经过一段时间后才变成现在我们熟知的地青铜色。当铁器出现并普及后,与之相对而立的是被遗忘但依然存在的一般性材料——青铜,而非真正意义上的黃色的金属,所以那些被称作“万兩”的实质上很可能是由铜制成的人民币或货币单位。
因此,在中国古代,即使给予几十两或者几百兩的赏赐,也算得上非常慷慨,因为在当时条件下,那已属奢侈无比。而关于赏赐巨额黃 金的事例,则显得不太合理,不符合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力水平所能提供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