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覆灭揭秘豆腐渣工程防范之谜(图)
在这块青色窑砖的背后,是一段长沙600多年历史的见证。它是明朝洪武年间的一块窑砖,目前仅在天心阁250余米古城墙上发现。这座古城墙,全长251米,高13.4米,顶面宽6.1米,是长沙古城墙唯一的遗存实物。虽然只剩下这一小段,但它承载着无数故事和历史。
这个窑砖上的官员名字,不仅是对质量的保证,也是对责任的追究。在明代以前,长沙的城墙均为土筑,到明初已年久失修。直到洪武五年(1372年),才展开了大规模的城垣修缮工作。当时,由邱广指挥,以砖石对土城墙进行全面改造,这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一部分。
为什么这些窑砖刻上了官员名字呢?因为它们都是作为城墙砖的官窑印,即官窑和责任制。谁建的谁负责,每个人的名字都留在了这块巨大的、重达10公斤的大理石上。一眼就可以看出这是哪些人制作的,这样的质量如何。
现在,在古城墙上所能见到的绝大部分都是清朝烧制的小黄泥瓦片,而不是这些厚重且精美的大理石。而如果游客们在天心阁中发现这样的古老珍品,可以直接与天心阁管理处取得联系,最先提供信息者将获得奖励。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愿意保留这段历史。在20世纪20年代,当政府计划拆除整个城市围栏以扩大城市发展时,有人提议也拆除天心阁下的那一小段壁垒。但湖南名士曹典球挺身而出,他力陈利弊并慷慨声言,要“睡在城墙上,与城墙共存亡”。他的话语感动了众多有识之士,最终政府决定保留这最后一线防护——天心阁下的古老壁垒。
正是在这种情形下,我们才能理解那句“豆腐渣工程”的真正含义,以及为什么人们会如此珍视每一寸土地,每一块沉淀着岁月痕迹的地板。这不仅是一次考察,更是一次回望自我文明成就与文化传承的心灵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