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睡前故事简短中国民间故事中的苗族芦笙传说
他那双手不离竹笛,眼神中透着对芦笙的深情;她那双指尖不离针线,笑容里带着对苗族传统的热爱。不会吹奏芦笙的,便不是苗家里的达亨;不会绣出精美花纹的,也不是苗家里的达佩。在这个黔东的地方,他们用竹筒制作而成的小工具,有时被称作给(Gix),在川黔滇地区则叫做更(Ghenb)。每一把芦笙都由六根管组成,在节奏感十足的芦笙歌声中,每一段都有它独特的声音,就像长瓢里空隙一样,既有韵味又不失深意。而这些声音,与他们使用的方言和服饰一起,是区分苗族支系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他们祖先口中的故事中,那个遥远的时候,一片荒凉的地球上还没有人烟,只有一位天帝女儿勾素,被派下凡间来创造万物。她创造了世界后,却因为砍断自己的手指和臂膀,用它们制成了第一把芦笙,最终因流血过多而逝世。天帝悲痛欲绝,将这把芦笙交给了两位贾、凶兄弟说:“这是你们母亲,她将决定你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自从苗族获得了这件古老乐器,他们便开始享受了一种安稳、幸福与快乐的人生。
几乎在每一个苗族村寨,都会有一堂聚集着各种各样的芦笛,这些都是衡量一个村寨生活是否充满欢笑与和谐的一个标准。在贵州丹寨、三都、榕江、雷山等地,那些富饶的小镇,其繁荣之处,就是那些由不同的音色组合而成的声音:从高大无比的大号到低沉悅耳的小号,再到特殊小号,每一种声音都像是来自不同世界,让人听得入迷。而在所有这些声音背后,还隐藏着那个最原始,最纯净的声音——那是“园筒”,三四尺长的一个简单装置,它只需要一个人吹奏,但却能发出低沉浑厚的声音,让人心醉。
在这里,他吹响的是历史,他唱出的,是一首关于生命意义的一曲。这不是普通音乐,而是一种文化遗产,是传承者们用心编织出来的情感表达。他抬头望向周围,那些身影正随着他的节拍起舞,他们的心灵也被这一曲所触动,仿佛回到了那个古老时代,当人们通过音乐与自然交流,以此来连接彼此。当音乐停歇之后,他轻轻地放下了那支竹簫,那份宁静如同夜幕下的星辰一般璀璨,而他,则是在这个星辰下寻找答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