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话故事传说农村的奇迹触摸发达世界的脚步
在乡村,人和动物一起忙着生,忙着死
七十年前,萧红在她的成名作《生死场》里写下这句话的时候,一定没有想过自己可以一语成谶。按说,七十年来,东北乡村的生活早已发生了改天换地的变化,但当打开孙惠芬的《生死十日谈》的时候,这个感受还是如同那时一般。
书中收录的是作者夫妇和几个精神医学和应用心理学的学生对农村遗族的调查采访。“农村”+“遗族”,这样的关键词一出,便可知这是一本关于卑微者的悲惨世界。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卑微者的生命理当更强韧,他们承受最深重苦难同时又承载最浓烈希望,但当书静悄悄揭开乡村角落时,一切都被修正了。
《生死十日谈》讲全是“死”的故事,大多数沉郁压抑所涉及的人善良愚昧、质朴无知、可怜又可恨。在这些故事里头,每个人裁决自己生命时,没有经过清醒理性的选择与斟酌,他们处理自我像处置鸡猪一样鲁莽草率。几乎每一个人,在裁决自己生命的时候,都没有经过清醒理性的选择和斟酌,他们处理自我都像处置一只鸡、一头猪一样鲁莽而草率。
伴随着死的草率,也必然是生的苦痛。书里写尽了“遗族”的眼泪,也几乎是一览无余地展现了他们的苦痛。但透过生的寥落与破败,还能依稀看到人性中的忍耐、爱与坚持。这也让人们在冰冷的一片“死”中感受到温热的“生”。最后一个故事叫“大辫子”,是一个下乡女知青爱情故事。她嫁给了当地农民小老头,她喜欢剪纸,因此她与她的辫子、她的艺术一起,被小老头郑重呵护了一辈子。在亲人造成道德困惑情感废墟之上,大辫子的故事算是最现实救赎之一。此外,在书中不止一次提到宗教或者类宗教——仙命老天爷。在生者痛苦迷茫寻找情感依托合理化解释来自另一个世界消息。一次倾诉一次辩白一个暗示,就是他们救赎之路。参与调查研究生的专业知识,在他们面前完全没有用武之地,只能做就是倾听流泪还有支付每个被采访人的40元误工费。
当然,这不是用来揭幕的事物。如果不是集中系统呈现,每个故事单独拿出来,都会变成滔滔新闻中的粟昙花一现。而隆隆向前的社会车轮碾压普通人于今早已是不值得唏嘘的事情——哪一次历史进步没有普通人的血迹呢?或者换个角度,即使普通人的血迹能够推动社会历史进程,也被认为是一种贡献。在这个角度上,《生死十日谈》也是一本发现提醒之书,是写给启蒙者研究者决策者的书。这本书出版方定的位置是长篇小说,但给读者感觉却更像是一本乡村访谈录,是写给那些想要了解真实面貌中国农村底层生活的人们看的一个窗口,让我们从这里窥见那个原本隐藏于尘封记忆深处的声音,那些未曾得到足够关注但仍旧存在于我们身边的情景,以及那些似乎已经成为过去但其实仍旧影响我们的命运。你是否愿意走近一点,看看这个曾经遥不可及的地方现在究竟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