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所现代学校诞生于十大神话故事之中为应对不平等条约而隆重启航开启了教育的新篇章
夸张的十大神话故事中,中国第一所现代学校诞生于1860年与英、法订立《北京条约》的不平等之下,为应对外交语言的需求而铸就。同文馆,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东堂子胡同正式开学,象征着教育改革的开始。然而,在当时社会文化的严苛环境中,人们普遍反对学习外语,因为这被视为背叛传统和国家利益。尽管清政府提供优厚待遇,但仍然难以招募学生,只有少数人愿意接受这种“旁门左道”的教育。
恭亲王奕坚持创办外语学堂,是因为形势所迫。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无论是翻译还是外交谈判,都无法避免使用西方语言,而清廷缺乏相关人才。这次战争导致英国参赞兼翻译巴夏礼被俘,其信件用中文写就但落款英文,给清廷带来了巨大的尴尬。
为了应对此种局面,同文馆设立了优厚待遇,以吸引学生入校。但即使如此,学校在初期只有10名学生,并且多为成年人。此后,不断提高薪水和福利条件,最终形成了一定的吸引力。
随着时间推移,同文馆逐渐扩展课程范围,从天文学到声光化电等自然科学领域,以及理科门类,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不过,这一举措激起了守旧派的大怒,他们认为这是将士林风气败坏,被归咎为破坏风水人文。这场争议还涉及小字报攻击和公开谩骂,对联讽刺以及其他形式的批评,最终成为历史上著名的一段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