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线历史故事大全网
首页 > 野史趣闻 > 中国现代学校之母泪流满面为抗衡不平等条约而诞生

中国现代学校之母泪流满面为抗衡不平等条约而诞生

1860年,清朝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将英文、法文定为官方语言,这迫使清政府迅速培养外语人才。经过一年多的筹备,同文馆于1862年6月11日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东堂子胡同正式开学。这是中国最早的外语学校,也是第一所具有现代意义的新式学校,但由于传统观念和科举制度的影响,没有人愿意报名。

当时,国家和民间都重视科举正途,而学习外语被认为是不光彩的事情。曾经有位广东人因为想学习外语而编了一本中英文对照的小书,但清廷立即下令查禁,并且百姓愤怒至极,以至于这位人士不得不逃匿山林。

在那个时代,对于洋学堂充满鄙视,上进的人们宁愿选择走科举正途,即便如此优厚的待遇也难以吸引学生,只有10个人入学,而且都是成年人。而恭亲王奕坚决要创办外语学堂,是因为形势所迫。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当英军汉华丽军舰上签订《南京条约》时,由于找不到翻译,全由英人的中文翻译来摆布,这让清廷颜面尽失。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国参赞兼翻译巴夏礼被俘,当英法联军逼近京师时,他写信给联军议和,但是由于没有一个人能懂得英语,所以他们只能使用中文写信并加上两行英文落款,但结果仍然出现了误会。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同文馆开始招收学生,并提供优厚待遇,比如薪水高达140两,每天伙食丰盛,还供应煤油蜡烛等用品。但即使这样,也只有20名左右学生入校,最多的时候也只有百余名。社会风气说到底是一种价值取向,与士林风气密切相关,不仅仅靠物质引诱就无法改变这一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科学课程被增设,如天文学、算术等西方自然科学课程,以及声光化电等理科门类。为了确保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从科举正途选拔新生。但这样的决定激起了守旧派的大力反对,他们认为这是败坏士林风气,让士子们不读孔孟之书、不行周公之礼,而成为“洋鬼子”的门生。一系列小字报流传,其中有些讥讽同文馆,有些直接骂奕,有些挖苦学生甚至借自然现象归罪于同文馆破坏风水人文。

标签:

猜你喜欢

乌拉那拉氏断发野史 神话中的迷雾中...
神话中的迷雾:中国古代的传奇之谜 在中国神话故事长篇中,关于天地万物的起源、英雄传说以及各种奇异生物的故事,充满了不可思议和超自然元素。这些故事不仅是人们...
中国十大奇闻异事 天方夜谭中的奇...
在那遥远而又神秘的东方,存在着一个充满了智慧与勇气的故事——阿凡提。他的名字,在众多传说中闪耀着光芒,就像一盏灯塔,引导迷失方向的人们找到前行的路。 1....
不知道的历史的有趣故事 端午的传说龙舟...
一、端午的起源 在遥远古代,中国有一个关于后稀女英和她的儿子的小故事。据说后稀女英是一位聪明过人、善良美丽的女子,她因为不幸而独自一人带着儿子生活。在一次...
宫女谈往录 探秘农村怪事未...
探秘农村怪事未解之谜:乡间迷雾与古老传说 乡间迷雾的来源与现象 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常会出现一片浓厚的白色或灰色的雾气,这种现象被称为“乡间迷雾”。这种...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