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线历史故事大全网
首页 > 野史趣闻 > 细数佛家常用的15种法器

细数佛家常用的15种法器

    法器是龙天耳目,大众共遵的讯号,丛林中一切行事皆依法器为准,例如晨钟暮鼓以及各种报钟、板声等。寺院中用于庄严佛坛及祈祷、修法、供养、等各类佛事,或佛子所携行的念珠、锡杖等修道资具,都是法器法物。兹将寺院道场常用的法器法物列举如下:

1、钟:寺院为报时、集众所敲打的法器。依其用途分为梵钟与唤钟两种。

2、鼓:有羯鼓、鱼鼓、云鼓、摇鼓、金鼓、石鼓、悬鼓等。依其用途可分为:斋鼓(食时所用)、浴鼓(浴时所用)及诵经、梵呗等所用之鼓。今之寺院,常见于大殿前的左右两方建钟鼓楼,分别安置钟、鼓,称为“左钟右鼓”。又寺院每于晨昏击钟敲鼓,以警行者当勤精进,慎勿放逸,称为“晨钟暮鼓”。

3、铃:在佛前诵经时所鸣打的法器。具有惊觉、欢喜、说法等三义。鸣铃以供养诸尊,称为振铃。密教修法时,为惊觉诸尊,或使其欢喜,即振铃发声。

4、板:报知时刻或集会时敲打的器具。依其形状称为云板、鱼板等。

5、梆:为禅林用来通知大众入浴、斋食的鸣器。在古代禅林中,常悬挂于浴室,现今一般寺院则悬挂于斋堂外,以用来通知大众用斋。

6、木鱼:诵经时所敲打,大众诵经时,音声随其节拍而整齐划一。此外,诵经敲打木鱼,取意于鱼的特殊习性,即不论在水中悠游或静止不动,眼睛都睁著不休息,佛门取其精进的特性,策勉修道者要用功,不可懈怠。

7、引磬:俗称小手磬。底部中央贯以纽,附木柄,以小铁击之,于诵经礼佛起止时击之,以引起大众注意之法器。

8、大磬:大磬为直径三十至六十余公分之磬,由维那主之,凡住持或尊宿、仕宦等礼佛,皆鸣三下。

9、铛子:唱赞时,与铪子配合板眼敲打,用以庄严节奏,为板乐供养之一。

10、铪子:唱赞时,与铛子配合板眼敲打。铪子不敲时两片合拢,敲打时六指托之,放于胸前,所以又称“平胸铪子”。

11、铙钹:铙、钹原为娱乐用的乐器,后被用于佛门中的伎乐供养,而成为塔供养及佛供养的法器。

12、如意:说法及之际,讲师所持的法物,表示吉祥如意。原为印度古时的爪杖,形状如云,或如手形,乃搔背痒所用,以其能补手不能到之处,而搔抓如意,故称如意。

13、拂尘:乃将兽毛、麻等成一束,再加一长柄,用以拂除蚊虫之物,原系印度人拂除蚊虫的工具,在佛门表示清除烦恼、尘垢的意思。

14、香板:禅林中用以警策修行者的木板(形如宝剑),依使用目的不同而有诸多名称:用以警策用功办道者,称“警策”香板;用以惩诫违规者,称“清规”香板;用以警醒坐禅昏沈者,称“巡香”香板;于禅七中使用者,称“监香”香板。一般系由方丈、首座、西堂、后堂、堂主、维那、知客、纠察等职事持用。
十五、念珠:念珠乃念佛时计数之用,是功德、佛性、慈悲、善良、吉祥、、佛心的表征,除了可以提醒自己不做坏事外,也是美好的装饰。

    除了上述所列之外,幢幡、、手炉、传炉、香炉、金刚杵、戒尺、毗卢帽等,都属法器法物之列。法器具有报时集众、警策精进、伎乐供养、庄严道场等功能,如果敲打不如法,则会扰乱大众,因此,司法器者应以“宁动千江水,不动道人心”来自我警惕。

标签: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章

猜你喜欢

30秒讲一段最有趣的历史 老人讲述的迷雾...
在一个宁静的农村里,夕阳西下时分,一位年迈的老人坐在村子的大树荫下,手中拿着一本旧书。他的眼神透着深邃,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他开始讲述一则古老的民间故事—...
期颐 刻骨铭心的往事...
在一个宁静的小镇上,有一个老人,他的故事就像这片土地一样深藏而又不为人知。 岁月如歌 老人的童年充满了欢笑和探险,跟随着父母在田野间奔波,收获季节总是他最...
世界趣闻趣事 二战时期的著名...
在那漫长而悲惨的二战时期,世界各地都发生了无数著名而又令人心痛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记录了战争带来的毁灭与苦难,也反映了人类在极端困境下的勇敢和善良。今天,...
未解之谜大全 人文历史小故事...
在一个不太冷的冬日傍晚,我漫步于老城区的一条小巷里,那里的每一块石头,每一面墙壁,都似乎能讲述着属于这个城市的故事。偶然间,我遇见了街头的一个老张,他的身...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