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的史论研究法犹如明朱允炆伐燕檄文一般以其深邃的洞察力和精辟的分析能力点破历史的迷雾让千古之事显
王夫之的史学研究法,犹如明朱允炆伐燕檄文一般,以其深邃的洞察力和精辟的分析能力,点破历史的迷雾,让千古之事显得格外清晰。他的《读通鉴论》、《宋论》、《春秋家说》、《春秋世论》、《续春秋左氏传博议》等著作,都体现了他在史学领域的一系列创新方法。
王夫之注重从整体上对中国史进行研究,他追寻历史的根源,而在具体的研究方法上,不仅采用了传统的辨伪、考证、综合与归纳,还广泛采用了移情、心理、心态学以及将历史环境与历史人物意境结合考察的大胆尝试,这些都大大突破了传统史学的一般方法。
明亡清兴的历史教训,使王夫之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危机感、时代感与使命感,他将治史目的定为济世救国、经世致用。他认为,“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也”,要通过全面认识历代得失,为后人提供可资借鉴的地方。
在《读通鉴论·叙论末》,王夫之总结了自己写作时的心路历程:“引而伸之,是以有论;浚而求之,是以有论;博而证之,是以有論;协而一之,是以有論;心得而可以资人之通,是以有論。”他强调要按照“方”与“体”的原则来撰写,并且这不仅是对已有的知识加以整理,更重要的是要找到那些能够指导未来的规律和趋势。
王夫之一贯性地运用“协而一”这一原则,将看似杂乱无章的事实联系起来,从宏观角度审视,展现出一种整体性的思考方式。他的作品,如《黄书》与《噩梦》,虽然篇幅不长,却涵盖了整个明朝各个方面,从经济到军事,再到司法等多个领域,对明朝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价。
除了这些,他还特别注重归类和系统性研究,将同类事物相比较,以此找出它们之间共有的规律。他甚至将帝王、大臣,与孔孟周公并列,因为他们都拥有治国安邦的大智慧。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断地使用移情手法,把自己的思想融入到古人的心境中,以此更好地理解过去的人们和事件,以及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