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历史简介康熙皇帝财产公示之谜
康熙皇帝在平定三藩之乱后,深知治国需以德化、智略服众。因此,他推行“偃武修文”,招纳天下英才,并采取攻心策略,以明朝的腐败与清朝的贤明相对比,消除反清意识。
大臣们查阅前朝账本发现,前明宫每年需银96.9万余两,而现在只用3万多两;光禄寺年费24万余两,现在仅需3万多两;木炭从1.28亿斤减至1.1亿斤;嫔妃费用从2.8万余两减为零。这些省下的开支,大臣们认为是前明骄淫坏法所致,而清代则兴利除弊,清廉为治,使百姓归心。
康熙再次训诫户部,将钱粮节省作为重要原则,每年免征银粮数额和河工费还有节省空间。他强调只有尽力减少开支才能有裨益,但实际上他的南巡和承德避暑山庄的建设仍旧耗资巨大,与前明并无太大区别。尽管如此,由于清政权建立稳定的统治后老百姓生活已好转,加之民族意识被遏抑,因此广受百姓欢迎。这正是清政权能够持续存在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