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白教育科研网养育知识之树培育未来之果
博白教育科研网:育才之树,砺志之石 —— 胡伟武教授谈龙芯CPU的自主创新道路
在2002年的农历马年,胡伟武带领的龙芯课题组在实验室中投入巨大精力,为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高性能微处理芯片——龙芯1号而努力。经过三轮“试错”和迭代,不仅技术水平不断提升,还逐步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
胡伟武,现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龙芯中科董事长,他提出了一个深刻的比喻:“做产品就像养孩子”,强调了自主创新道路上的耐心和时间。从2010年成立至今,龙芯中科主要完成了将计算所的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并将这些产品推向市场进行试点和迭代。
首先,在“十二五”期间,他们通过初步建立与市场的结合,将样品转化为产品,并面向基于嵌入式操作系统及Linux操作系统简单应用。在这一阶段,他们解决了数以千计的问题,对于自主基础软硬件达到了“基本可用”。
随后,在“十三五”期间,国产CPU、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厂商紧密合作,以应用试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完善平台—在试点中检验形成良性循环。到2019年,其出货量达到数十万片/年,而2020年更是突破上百万片;应用方面也达到了“可用”的水平,用戶对自主基础软硬件抵触情绪正逐步消失。
目前,“十四五”开始,他们正在第三轮“试错”过程中,这一阶段预计将持续至2022年。在这三年里,胡伟武有信心会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使其性能与国际先进水平不再有太大差距。他认为,只有坚持自力更生,我国核心技术产业才能发展壮大,不受外部制约。
构建一个独立于Wintel(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英特尔CPU)和AA(谷歌Android操作系统+ARM CPU)体系之外的自主信息技术体系,是胡伟武的心愿。他相信到2022年时,龙芯将稳定地输出几百万片/年的CPU,那时候他们就能走向开放市场。这背后的原因是要建立自己的生态体系,与英特尔、谷歌扮演同样的角色——提供基础版操作系统,同时维护更新,以确保兼容性。
为了支撑自己产业发展、信息化以及国家整体利益,一切都值得尝试。一段时间内,无论如何,也不要忘记那句老话:“耐心是一种力量”。因为每一次失败,都可以成为成功的一次经验。而最终目标,是让中国拥有自己的IT生态,即使需要二三十年的时间,也绝不会后悔,因为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为人民做龙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