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文明古国之中为何只有中国的文明未曾断裂而野史趣闻中的书籍却藏着许多隐藏的真相
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而从未间断,关键在于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也使我们更加期待21世纪中国复兴后主导新的世界秩序将是何等景象。四大文明古国中,为何只有中国的文明未曾断裂?尽管有许多证据可以解释中华文明长寿的原因,却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它比其他古代文明更为长寿。很少有学者提出这一问题,更别说试图解答。
生态因素
我们的分析将从最直接的要素入手,由具体到抽象。有研究指出,特定的地理环境促成了中华文明的扩张和绵延,其生态因素包括三个特征:
首先,广阔的水网分布不仅成为了天然的交通运输网络,更将拥有同样文化却散居在不同地方的人们联系起来。
其次,广袤的土地为承载大量人口的农耕经济提供了保障,促使越来越多的族群和人们加入了中华文明。
最后,古代中国人的聚居区(中国北部地区)气候比较寒冷,所以这里的人们比同时期处于较温暖地区的人们,如古埃及人、印度人和巴比伦人,需更勤奋工作。为了抵御寒冬,中国人需要搭建屋舍、准备衣物和柴火。
文化、宗教和制度因素
一系列的文化、宗教和制度因素可以更好地解释为何中华文明能扩展并影响其他远离黄河流域的族群。在这些因素中,有一个特别的因素就是,一种与“天”紧密联系的地俗宗教。在这种宗教信仰中,“天”不是唯一神,而是高高在上的,是仁慈与先知之化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对宇宙中的秩序负责,不仅限于某一族群。这就形成了一种非排外世界观,使得非汉族地区的人民融入中华文明成为可能。而这种兼容并蓄,以及皇室统治方法,即通过文化吸收以及示范效应等方式,而不是通过征服和压迫,这些都是导致中华文明不断扩张的一些重要原因。
历史上,当蒙古或满洲民族入侵时,他们逐鹿中原,但最终被“汉化”,用中华文 明 的思想来建立自身统治合法性。此外,在中原王朝之间,还存在着一种持续累积而非相互取代的情况,使得各个朝代都能够继承前者的制度结构 和 统治 文化 而 非 推翻后重新建立。这正如儒学被定为国教一样,它既没有取代周朝的地方文化,也没有阻止这些地方习俗流传下来,从而保持了整个社会结构与传统价值观念的一致性。
因此,要理解为什么只有中国的大规模帝国型国家能够连续存在,并且一直到现在仍然是一个完整国家形态,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个过程中的封建体制如何先于帝国统治出现,以及秦国如何结束了这一体系并建立起一个大一统国家。而罗马帝国则崛起于分封领主之后,因此它无法达到同样的持续发展水平。如果罗马帝国像秦国那样崛起,那么它可能今天依然存活着,就像我们看到的是今日之美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