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全场许桂枝的旦行之旅
在一个宁静的小镇上,许桂枝走进了黄梅戏艺术的大门。她并非家传,而是从小就受到周围乡邻的影响,那些哼着黄梅小调的声音成为了她童年的回忆。1970年7月,当黄梅戏正处于低潮时期,许桂枝义无返顾地考入了县黄梅戏剧团。在这里,她通过自身的辛苦努力很快成为了一名出色的演员。
由于她唱腔优美、台风大方、表演突出,被当地百姓赞誉为“桐城小花”。有了名气的“小花”,并没有忘记将她培育成长的乡亲父老:她每年都有大半年的时间奔走在乡村的土地上,为普通群众送去精彩的黄梅唱腔。
曾经有很多次机会,许桂枝被省市黄梅戏剧团看中,有希望走进城市,成为大剧团里的一员。但是,她始终选择留在这个充满温情与泥土气息的地方。对于为什么要这样做,她说:“不是没有动过心,但仔细想想,黄梅戏的根就在这里,如果大家都选择了离开,“感觉有点对不起严凤英大师”。
记得有一次,在桐城挂镇乡的一个村子里演出,当正唱得热火的时候突然停电了。许桂枝愣了愣,不知该不该继续唱这下去。这时候,她看到台下慢慢亮起了手电筒的光亮,星星点点。她知道,那是群众对于她的最大的期待与回报。她忍住眼眶里感动的泪水,坚持唱完了整台戏。
随着年龄渐长,在2005年起,按照剧团规定,她已经可以申请退休。但是,不论多么强烈的心愿和身体上的疲惫,都无法让她离开那份深爱和责任感。于是,她主动当起团里的年轻演员们启蒙老师,一字一句传授演唱技巧,这成了她的晚年生活中的重要部分。
尽管时间流转,但许桂枝依然坚守在舞台上,用自己的真挚感情和深厚功力,将自己对这个艺术形式最真挚的情感表达出来。在这片刻之间,也让我们见证到了一个人的执着与热爱,以及他们所承载的情感世界。而这样的故事,无疑也是关于一段特殊年代背景下的文化传奇,更是一个人生轨迹中不可或缺的一章——即使岁月悠悠,对于那些真正把艺术当作生命的人来说,他们的心永远会像那首首歌曲一样,即使风雨兼程,也要一直追寻到那个属于自己的梦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