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中哪个角色最重要孙志宏的票友之谜
从小,孙志宏就被父亲的胡琴声和家中的票房生活所包围。12岁时,他开始接受京剧表演的指导,孟昭霖老师教导他要拒绝“包音”,避免行腔拖泥带水,并强调要紧凑地唱出每个字,让歌词与剧情、人物紧密相连,不是为了哗众取宠而唱。
随后,孙志宏拜入周福隽门下学习,这位71岁的师傅不仅是民间组织“余叔岩研究会”的会长,对于京剧有着深厚的功底。当时年轻的孙志宏自认为能够模仿余派,但是直到正式对《乌盆记》进行学习,他才意识到自己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周福隽老师通过画坐标来教授唱腔,每个字都有其特定的位置和节奏要求。
经过6年的刻苦学习,孙志宏终于掌握了《乌盆记》、《战太平》、《失空斩》、《打棍出箱》等多部戏曲。2000年,他又向杨乃彭求学,在杨老师那里学会了《坐宫》、《碰碑》的精髓。这段经历为他的京剧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