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贯中国元朝诗人1270年至1342年间活跃于自然之美的创作中
我要讲述的是柳贯,一个在1270年至1342年的元代文学家。他的字是道传,而他自号为乌蜀山人。柳贯出生于婺州浦江(今天兰溪横溪的位置),他博学多才,对于文学有着沉郁春容的风格,擅长书法,并且精通鉴赏古物和书画。他对经史、百氏、数术、方技、释道之书都了如指掌。在官途上,他曾任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哲学家、教育家和书画家的代表之一,也是元代“儒林四杰”中的成员之一,与虞集、揭傒斯和黄溍并称。
据《元史列传第68·黄溍传》记载:“柳贯,字道传……与溍及临川虞集、豫章揭傒斯齐名,人号为‘儒林四杰’。”在1300年,他被察举为江山县教谕,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升迁到昌国州学正。接着,他又担任国子助教,一直升到了博士这个职位。在他的教学期间,有数千学生追随他学习,其中最著名的人物包括宋濂、高燧等。
在1324年,他被提升为太常博士,从事朝廷大典的研究工作,因为他的精准而受到人们的尊敬。在1326年,他出任江西儒学提举,但不久后回到乡间闭门读书写作十余年。这段时间里,他收徒授学,同时也进行深入研究。他直到1341年的朝廷重用,被起用为翰林院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最终在1342年的11月初九病逝于大都(今北京)。
尽管柳贯只达到了五品级别,而且他的俸禄并不超过千石,但他在当时文坛上的影响力很大。他以古硬奇逸的诗风闻名,使得许多人尊崇他,有些甚至称赞他是“文场之帅,士林之雄”。宋濂,即明开国文臣首领,也是柳贯最得意门生的学生之一,对于自己的老师留下了这样的评价:“(柳贯)读书博闻强记,自礼乐兵刑阴阳律历田乘地志字学祖谱及老佛家书莫不通贯……濂虽不敏受先生之教为深。”
至今,我们仍然能够看到一些重要文献,如《金石竹帛遗文》、《近思录广辑》、《字系》、《柳待制文集》、《待制集》等,这些都是由柳贯所著或整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