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简介1644年终结的辉煌与变迁
《明朝那些事儿》只写到1644年,究其原因,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首先,《明朝那些事儿》本身就是以明朝为主题的历史著作,其国祚始于1368年,终于1644年,因此全书以1644年的结束是合乎逻辑的。南明作为明朝之后的一系列割据政权,由于时间短暂且内部混乱,没有被作者延伸叙述。
尽管许多读者可能对此感到好奇,但从客观角度来看,公元1644年3月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祯帝自缢身亡标志着明朝全国性统治的终结。在这一点上,即使有忠于明朝宗室藩王建立的南 明政权,它们也无法挽回已经发生的事实。此外,由于南 明政权相继遭遇清军压迫,最终在1659年永历帝逃至缅甸,再到1662年永历帝被吴三桂押往昆明绞杀,这段时间内南 明未能稳定自己的统治,也未能形成长期稳定的局面。
此外,从历史事件和人物动态来看,大敌当前,党争激烈,大臣与大臣之间缺乏同仇敌忾,而是互相防备。这导致了各个时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内斗和不协调。而对于后来的清军入侵,他们并没有能够有效地团结一致抵抗,只是在短暂的时候尝试了一些北伐之举,但最终失败告终。
最后,还有关于继统的问题。当年的弘光、隆武、绍武及永历四位皇帝虽然血缘关系紧密,但并非直系,并且前后四位皇帝之间存在不同的血缘关系,更不是前后继承关系。整个南京给人留下的印象是一种大敌当前,却仍然纷争不断,不顾国家存亡,一味打击彼此,这种情况持续到了1659年的永历帝逃至缅甸,以及1662年的死亡,使得整个过程显得既复杂又烂熟到根子里去。
因此,对作者来说,如果要延伸写下这段复杂而混乱的历史,那将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对时间成本和精力要求极高。而当时作者——曾经名月,他并不仅仅是个专职作家,他还需要处理其他工作,所以在他的心中,“始终觉得写这玩意儿,是个小得没法再小的事”,即使他对这个话题充满热情,但是考虑到他当时的心理状态以及所处的情境,当时决定将故事画上了句号。他认为“累得慌”,所以选择了停止,而不是继续下去。这也是为什么《明朝那些事儿》只讲到了1644年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