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四大代表人物中的周贻白解读京剧史的研究巨匠
童年在父亲的不幸离世后,少年时期他选择了离开学业,踏上了流浪江湖的道路。在文明戏班、京剧班和马戏团中,他不仅学会了表演艺术,还努力学习各种文史知识。他的文学才能也得到了展现,他曾为湖南《自治新报》撰写小说和杂文。1927年,他加入了田汉主办的南国剧社,并在那里结识了许多同行。随后,在1929年至1934年的时间里,他在福建省泉州、厦门等地教授国文。
他的戏剧事业也逐渐蓬勃发展。他与阿英共同组建了新艺话剧团,并参与到中国旅行剧团以及金星影业公司等机构的创作工作中。在上海美专和复旦大学等校,他还担任过国文教师。他创作并上演了一系列著名作品,如《北地王》、《李香君》、《绿窗红泪》、《花木兰》、《金丝雀》等;此外,还有多部电影故事片,如《苏武牧羊》、《雁门关》、《相思寨》,这些作品深受观众喜爱。
周贻白是中国戏剧史研究领域的一位重要人物。他致力于编写关于中国戏曲历史的书籍,共计七部,这些包括《中国戏剧史略》(商务印书馆)、《中国剧场史》(商务印书馆)以及其他几本。此外,他还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戏曲理论和历史考证的小册子,如《曲海燃藜》(中华书局)及其他一些著作。
除了对文化事业有着深厚贡献之外,周贻白还是一位热衷于集邮的人士。他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收集邮票,对字画、碑贴、印章、石砚等都有一定的鉴定水平。在解放区发行的一些稀有的邮票中,有赤色邮票1分和2分,以及苏维埃邮政花卉图邮票。这份珍贵的藏品充分体现出他对这项爱好所投入的心血与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