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林刚探索京剧魁力于魁智演唱会引社会关注
我父亲是一位在梨园界工作的行政人员,他的职业让他成为了一个京剧迷。早年,我曾经向新艳秋学习京剧,后来一度中断,但从2004年开始,我重新投身于学习程派,并拜钟荣为师,同时也接受了陈吟秋老师的指导。此外,我还得到了戏剧教育家李砚萍老师的悉心指点。在此期间,我有幸演出了《窦娥冤》、《荒山泪·夜织》、《红拂传》、《梅妃》以及《武家坡》的折子戏。此外,还参与策划、监制了话剧《升官图》、《今天我是升旗手》、《左手温暖右手》和《话剧百年晚会》,以及京剧作品如《西厢记》、《长陂坡·汉律口》和《锁麟囊等。
我的研究成果包括多篇论文,如《到三更真个是月明人静——随钟荣老师习演〈荒山泪〉有感》、《超级程迷——走近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蔷华》(关于扬剧〈鸿雁传书〉的艺术特色)等。我还发表了一篇关于新艳秋先生的回忆文章,即《只有香如故——忆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新艳秋》,并且与江苏《剧影月报》的记者进行过专访,讨论我的技艺和对程派继承人的热爱。2011年,《扬子晚报》的B14版对我进行了全版报道,题为“戏曲人才:男旦彭林刚拒绝‘伪娘’”。2013年,《江南时报》的B07版也有全版报道,“新艳秋陈吟秋彭林刚,三代追梦人的时光影记”。
在不同的场合中,我有幸参与各类活动。例如,在2006年的12月23日,我参加了“江苏京剧周——程派专场”,并在其中演出了一段《荒山泪·夜织》的片段。在2007年的2月3日,当江苏电台邀请我参加其节目中的现场直播时,便再次展示了我的专业能力。这一年的10月15日至16日,在山东潍坊举办的一次六省京劇名家的联合演出上,也让我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
不仅如此,还有一些特别重要的情境值得一提,比如2011年的10月5日,当全国高校 京劇委员会举办庆祝北京申遗成功后的 京劇藝術節時,我也被邀请作为嘉宾之一,并在该活動中表現了一場由於文姬归汉而引起的一場激烈战斗。在2013年的1月20日,一场纪念陈吟秋先生百岁寿辰暨拜师仪式上,我们共同呈现了一系列经典角色,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继承者的责任与使命。而到了2014年5月10日,为纪念程砚秋诞辰110周年之际,又一次带领团队精心准备,以最纯粹的心去重现那些永恒的人物形象。
最后,在2015年4月,有幸受邀成为南京文化惠民直通车“梨园芳华”第八届和谐大观园系列活动中的亮点之一,也就是以个人独特风格呈现出的“京韵流芳·彭林刚京昆艺术专场”。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展现了我的专业水平,更深化了解读中国古代戏曲文化对于现代社会影响力所扮角色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