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世鑫京剧中的旦角如同天空中最璀璨的星辰绚烂夺目引人入胜
徐世鑫:从失明到京剧票友的蜕变
2010年,摄影师徐世鑫在一次意外中双目失明。面对无尽的黑暗,他的心灵深受打击。家人为了缓解他的抑郁情绪,带他去小区花园散心。在那里,他结识了邻居们,他们热爱京剧,一起分享着这门艺术的魅力。当他们了解到徐世鑫的情况后,便鼓励他尝试拉京胡,为他们伴奏。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他几乎没有音乐基础,但票友们的支持让他坚持下来。
经过艰难的学习和实践,徐世鑫终于学会了拉京胡。他每天都为票友们伴奏,这份乐趣也成为了他的新生活。此后,票友们发现他的嗓音特别适合唱麒派剧目。由于失明,他无法看谱子,只能通过听来学习唱腔。但正是这种特殊情况,让他更加专注于声音和感觉之间的交流。
半年之后,徐世鑫不仅学会了使用京剧中的所有伴奏乐器,而且设计出了一套可以将演出中常用的大锣、小锣、梆子等全部放置在架子上的装置,即使视力恢复也不必担心无法操作。他家人的帮助下,这个装置最终制成了实物,并且经过一年的练习,他能够自行拉弦自唱,还能在伴奏缺席时独自为票友们提供节拍。
今天,在社区内外,无论是舞台上还是花园里,人们都能听到那熟悉又充满力量的声音,那是来自于一个曾经失去了光亮,却找到了新的世界——艺术世界中的声音,是一种奇迹,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生命力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