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株洲教育科研网上一个故事悄然浮现万昕他是一个不屈不挠的青年学者以赤子之心投身于被世人视为无用之学的
据报道,贝赫和斯维纳通——戴尔猜想(简称BSD猜想),与黎曼假设、庞加莱猜想、霍奇猜想等世界难题并称为世界七大数学难题。2017年,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院(以下简称中科院数学院)研究员万昕和合作者用岩泽理论证明了任意情形(包括非正规情形)秩为0与1时的BSD公式,也证明了椭圆曲线的岩泽理论主猜想,相关研究成果陆续发表在《剑桥数学杂志》(Cambridge Journal of Mathematics)等国际期刊上,被国际同行评价为“集数十年来发展的几乎所有方法之大成的皇冠性成果”。
当时,万昕入职中科院数学院不到两年,就能够如此快速地做出这般重要的成果,为什么?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近日对万昕进行了专访。他说,他在普林斯顿大学读博士和在哥伦比亚大学工作期间,一直从事的是岩泽理论的自守形式方法,在国际数学界真正懂得这一领域的人并不多,它最早可追溯到80年代Ribet的一个想法。
因为研究领域“小众”,能够欣赏的人不多。有些失落的万昕萌生了想要离开美国回国开展科研的心念,因此他向自己在普林斯顿大学时期就熟识的一位华人数学家张寿武教授请教。张寿武是美国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是美国数学学会会士,对他的性格也熟知,并且一直密切关注万昕的情况,对他的推荐信有极大的信任。
让万昕没想到的是,那些推荐信很快就发挥作用。在征得他的同意之后,由于张寿武教授提名,他很快收到了中国科技部直接联系他讨论回国工作的事宜,这一切都超出了他的期待。
2016年6月,当他入职中科院数学院的时候,他的心态也随之发生了一番变化。这次回归,让他如鱼得水,如虎添翼。在这里日常科学讨论交流都非常方便,比如实表示论可以找孙斌勇,有需要p进表示可以找胡永泉,有算术代数几何则有郑维喆、申旭,以及岩泽理论也有田野等专业人士,他们之间频繁交流解决方案。
对于基础科学是否能创造经济价值的问题,不少外界评论员曾经质疑过,但对于这些问题,小伙伴们总是给予充分理解。而且他们相信,将来必然达到国际一流水平。而现在,即使没有明显经济效益,他们仍旧坚持自己的道路,因为他们知道,这正是人类文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