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线历史故事大全网
首页 > 战史风云 > 成语运斤成风

成语运斤成风

成语故事:楚国的郢都有个勇敢沉着的人,他的朋友石是个技艺高明的匠人。有一次,他们表演了这样一套绝活:郢人在鼻尖涂上像苍蝇翅膀一样薄的白粉,让石用斧子把这层白粉削去。只见匠人不慌不忙地挥动斧头,呼地一声,白粉完全被削掉了,而郢人的鼻尖却丝毫没有受到损伤,郢人也仍旧面不改色,若无其事地站在那里。这件事被宋国的国君知道了,他非常佩服石的绝技和郢人的胆量,很想亲眼看一看这个表演。于是,国君就恭恭敬敬地把匠人石请来,让他再表演一次,石说:“我的好友已经去世,我失去了唯一的搭档,再也没法表演了。” 根据这个故事,后人将“运斤成风”引为成语,比喻手法熟练,技艺高超。 “斤是什么物件?”“斤是斧子。《辞海》、《辞源》全是这么说的。” 虽然几乎所有的书,都将这个“斤”解释成斧子,但并不准确,古人说的斤,不是斧子。 你凭什么这样说?咱们先看运斤成风的来历。这个成语出自《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人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译过来就是,楚国郢都有个人将一滴石灰溅到了鼻尖上,这滴石灰如苍蝇翅膀一样薄。这个人请匠石替他削掉。匠石挥动斤,轻轻松松一斤下去,把石灰削个干净,但鼻子却没有丝毫损伤。 按照最基本的逻辑,表示同一概念的名词性词语是不能并列在一起的,如不能说“楼与房子”、“土豆和马铃薯”、“妈妈及母亲”,古今中外都要遵守这一逻辑。而古代经常将“斧斤”并在一起,可见斧与斤并不是同一物。 《释名·释用器》:“斤,谨也。板广不可得削,又有节,则用此斤之,所以详谨,令平灭斧迹也。”《文心雕龙·论说》:“是以论如析薪,贵能破理:斤利者,越理而横断。”这已经说得明白:木板太广,又有节子,就得用斤加工。用斤是用斧后的一道工序,是专门削平斧痕的。 王筠《说文句读·斤部》:“斤之刃横,斧之刃纵,其用与锄相似,不与刀锯相似。”这进一步说清楚了斧与斤的区别:斧是直刃,斤是横刃。古代所说的斤,应该是指现在的锛子。 那位说了,你这人净咬文嚼字,斧子、锛子有什么不同? 斧子与锛子的区别至少有三: 一、斧子个头小,锛子个儿大,个儿大掌握起来就不容易。过去有句话:驼裁缝,瘸木匠。裁缝工作时总弯着腰,天长日久,背就驼了;木匠用锛子时间长了,难免伤到自己的脚,老木匠脚有伤的就多。 二、古代有用斧子做兵器的,金兀术就使把金雀开山斧,黑旋风李逵也手使两把大斧。是兵器就有人操练,操练多了就有套路,若是用于削鼻子尖准确程度也就高些。可看了这么些年书,就是没听说哪位使锛子上阵的,锛当不上兵器,就只能对付木头了,削鼻子就难了。 三、斧子直刃,锛子横刃。以斧削鼻,可以从侧面下手。锛是横刃,削鼻子只能面对面,用锛子难多了;人的眼睛有个毛病,从正面测距离的准确远不如从侧面来的好。 这样一比,我们就看出来了,“运斤成风”也就是运锛子成风,运锛子成风,比运“斧”成风,难度大多了,看上去也精彩多了。 将“运斤成风”的“斤”解释为斧头,降低了匠石的技艺水平,故事的惊险程度也差了一大截。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解释与事实不符。

标签:

猜你喜欢

战史风云 沙海中的秘密盗...
在遥远的古代,中国大陆被一片广阔无垠的沙海所包围,这片沙海不仅是生命之源,也是死亡与神秘之地。在这片风起云涌的地方,一群年轻人的传奇即将展开,他们是一群充...
战史风云 战国策略秦始皇...
战国策略: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故事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战国时期是政治纷争、军事冲突和文化交流交织的时代。这个时期见证了诸多国家之间激烈角逐的斗争,也孕育...
战史风云 惊悚乐园我的恐...
记得那天,我带着好奇和勇气踏入了那个被称作“惊悚乐园”的地方。它仿佛是一个充满诡计的迷宫,里面藏着无数的恐怖故事和惊魂刺激的体验。当我走进去的时候,周围的...
战史风云 元朝开国皇帝忽...
在1251年,蒙哥将忽必烈委任为总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并让他在爪忽都之地驻扎。他先后负责汉族儒士的整饬邢州吏治,建立了经略司于汴梁,并且整顿了河南(今洛阳...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