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线历史故事大全网
首页 > 战史风云 > 阿赫玛托娃简介

阿赫玛托娃简介

阿赫玛托娃(别名:安娜·安德烈耶芙娜·戈连科,А́ннаАхма́това,1889年6月23日-1966年3月5日),出生于敖德萨,俄罗斯“白银时代”的代表性诗人,被誉为“俄罗斯诗歌的月亮”。

1911年,首次在彼得堡阿克梅派诗人杂志发表组诗《阿波罗》,并逐渐成为该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次年第一本诗集《黄昏》问世。1964年,荣获意大利的“埃特内·塔奥尔米诺”国际诗歌奖。1966年3月5日,阿赫玛托娃因病在莫斯科逝世。著有诗集《的群鸟》《车前草》《安魂曲》等。

安娜·安德烈耶夫娜·阿赫玛托娃(АннаАндреевнаАхматова),原姓戈连科(Горенко)。俄罗斯女诗人。1889年6月23日生于敖德萨一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俄海军舰队的机械工程师;母亲出身贵族,受过上层社会的传统教育。刚满11岁便随家搬迁到彼得堡近郊皇村,在那读中学,并开始写诗。

每年夏天,阿赫玛托娃都要随父母到南方的克里米亚别墅度假。1905年父母离异后,她随母亲移居耶夫帕托利亚,由母亲辅导在家自修中学高年级课程。此间写有许多情调低沉的抒情诗。

一年后,她寄居基辅亲戚家中,继续就读,1907年毕业于基辅符杜克列耶夫中学,并考入彼得堡女子高等学校法律系。仍酷爱文学,尤对诗歌创作表现出浓厚兴趣。然而她父亲却十分厌恶文学,曾明令禁止女儿用“戈连科”姓发表任何文学作品,故她则取有鞑靼血统的外曾祖母的姓氏“阿赫玛托娃”作为笔名。

1910年高校毕业后,阿赫玛托娃与著名诗人古米廖夫结婚,并到国外旅行,先后到过法国、瑞士、意大利。外国的文化艺术、名胜古迹开阔了她的视野,扩大了她的艺术思维范围,这对她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

1911年,她在彼得堡阿克梅派诗人杂志《阿波罗》上首次发表组诗,并逐渐成为该派的代表人物之一。1912年她的第一本诗集《黄昏》问世;1914年又发表了第二部诗集《念珠》。这两部宣扬唯美主义诗集的出版,使其名声大振。

1917年十月前夕,形势极不稳定,所有知识分子正处在选择道路、决定命运的时刻。她的另一部诗集《白色的云朵》于此间发表,自然没有引起轰动。

十月初期,由于阿赫玛托娃在上的不理解和不接受,加之与丈夫感情破裂,使她心情十分压抑。在这段时间她创作的诗歌里,多袒露出其复杂的内心矛盾,如诗集《车前草》和《耶稣》里所收入的诗歌。20年代中期,她开始研究普希金的创作技巧。

卫国战争期间,阿赫玛托娃先后撤离到莫斯科和塔什干等地,出于对法西斯的痛恨,她写过一些保卫俄罗斯,宣传英雄主义和勇敢精神的诗篇,如《勇敢》、《起誓》、《胜利》等,受到红军战士们的喜爱。

战后,她继续写抒情诗,主要发表在《星》和《列宁格勒》杂志上。1946年,由于她的诗歌“无思想性”和某些消沉的因素,使她受到联共中央的点名批判,并殃及两家杂志社。

50年代后期,阿赫玛托娃被恢复名誉,苏联先后出版了她的多部诗集,其中包括她于1940—1962年间的组合长诗《没有主人公的叙事诗》,该部作品以现代人的眼光对过去的时代进行了反思和审判。她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在西欧也备受赞赏,在国际诗坛享有很高声誉。不少年轻诗人纷纷效仿其诗风。

1964年,她荣获意大利的“埃特内·塔奥尔米诺”国际诗歌奖。1965年又获英国牛津大学名誉博士学位。

1966年3月5日,阿赫玛托娃因病在莫斯科逝世。

她死后20余年中,许多遗作被陆续整理出版,其中包括1987年首次公开发表的长诗《安魂曲》,该诗以其深邃的思想性、哲理性和艺术上的新颖引起国内外的广泛注意。

苏联一些著名诗人和批评家高度赞扬她的诗歌创作,公认她是“诗歌语言的光辉大师”,“20世纪俄罗斯诗坛屈指可数的诗人之一”。除诗歌创作外,她还翻译过许多外国古典文学著作。

标签: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章

猜你喜欢

战史风云 七零错换人生老...
在哪个年代的错换下,他成为了我们今天的英雄? 七零错换人生 老胡十八,一个名字,承载着时代的变迁和人物的蜕变。在这个故事里,我们不仅见证了一个人生的巨大转...
战史风云 神话故事启蒙二...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二年级的小朋友们聚集在图书馆,他们正要开始一段神奇的旅程——探索二年级的神话故事。这些故事,不仅是对孩子们想象力的激发,也是他们了解...
战史风云 神话大汇编10...
在遥远的古代,世界各地都有着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这些故事不仅仅是虚构的,它们承载着文化、历史和哲学的深刻意义。今天,我们将带你走进一个充满奇幻与智慧的地方...
战史风云 神秘童话世界奇...
一、童心的翅膀:少儿神话故事的重要性 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中,少儿神话故事不仅能够成为孩子们逃离现实、飞向想象天空的翅膀,更是他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