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9年6月8日卡佩尔战争爆发
卡佩尔战争是瑞士宗教改革运动中爆发的一次战争。
瑞士邦联中信奉天主教的卢塞恩、乌里、旋维茨、翁特瓦尔登和楚格5个邦结成联盟,阻止苏黎世邦在共管领地上传布新教。因此,1529年6月8日苏黎世邦对这一联盟讨伐,但交战不久即于1529年6月26日在卡佩尔修道院达成停火协定。
根据协定,信奉天主教各邦承认共管领地有信教自由。但是后来他们发现苏黎世邦正在共管领地的图尔高强制推行新教,于是就在1531年10月突然向苏黎世邦发动战争。10月11日,他们在卡佩尔打败苏黎世邦的军队,新教领袖茨温利战死。
概要
耶稣诞生后的1517年,欧陆风云的舞台中央,是尚处于查理五世皇帝治下的日不落帝国时代。一个德意志的普通修士,马丁·路德,却于当年的万圣节,拉开了帝国的大幕。新教诸侯与天主教皇帝之间的矛盾,愈发难以调和。曾尊神圣罗马帝国为宗主,延绵阿尔卑斯山脉定居的瑞士人自然也未幸免。
瑞士在改革伊始形成了以北方苏黎世与伯尔尼等州为首的新教州。而在南方,靠近意大利地区的林州同盟则始终效忠梵蒂冈。好在瑞士旧邦联全体成员在1618~1648年三十年战争期间却是恪守中立的。这不但使瑞士民众免遭战火荼毒,享受了安定繁荣,也促使了瑞士通过条约获得了国际承认,成为独立国家。
不为人所关注的是,正是瑞士人在宗教改革伊始的一场手足相残的内战,开启了欧洲的第一次宗教改革战争,史称卡佩尔战争。而真正发生战斗的则是在1531年爆发的第二次卡佩尔之战。
瑞士旧邦联的衰落
瑞士并非没有机会变成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独立强国。在15世纪后期战胜勃艮第公国,杀死其公爵大胆的查理后,旧邦联的权势一度扩张到了顶峰。
但多次军事胜利,只是赢得了更多雇佣兵订单罢了。各州上的无远见,导致军事行动的目的基本成为泡影。瑞士逐渐沦为梵蒂冈、法国国王、神罗皇帝三国演义的附属品。尤其是在1515年的马里尼亚诺战役惨败后,旧联邦的扩张宣告结束。长年陷入意大利战争,为瑞士带来了雪花般的雇佣兵订单。肆虐的黑死病,却让旧联邦衰落了。
然后宗教改革的飓风突然吹了起来,瑞士诞生了与马丁·路德齐名的改革灵魂人物——茨温利。一个信仰上充满着极端理性成分的牧师,并希望建立以苏黎世邦为首的邦联领导体制。他期望联合德国诸侯,将瑞士塑造成为欧陆新教强国。把上帝、瑞士、苏黎世这三个目标融合到一个行动中去。
不流血的第一战
摆在茨温利伟大理想前面的有三个障碍:
首先是新教内部。改教者们并未统一新宗教的信条,马丁·路德对茨温利信仰中理性成分的怀疑,胜过了对瑞士改教的喜悦。德国诸侯试图调和二者的矛盾,但马尔堡会谈和统一城市信纲的做法都失败了。苏黎世最终陷入了孤立,而新教盟友伯尔尼,也担心苏黎世的领导,威胁自身地位。
其次是天主,尤其是林州同盟。他们仍尊梵蒂冈为宗,并严禁任何新教传教行为。为了对抗新教,不惜与瑞士宿敌奥地利结盟。
最难处理的是苏黎世对茨温利的态度。瑞士各城邦是市民自治议会,茨温利的宗教领袖地位在带来巨大声望和权力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质疑。新教改革所谓的政教合一,只是表面上苏黎世议会的一种妥协策略,茨温利从未取得宗教之外的更多权力。人们惧怕凯撒的产生,这种恐惧远超过阿提拉的入侵。
到了1529年,因为奥地利的介入,新教与天主教爆发了冲突。这多少是茨温利希望的结果,他也被议会小心翼翼的赋予了军事权力。苏黎世首先联合伯尔尼一起集合了军力,进驻卡佩尔附近,对面就是楚格州边境。天主一时慌了手脚,在第三方的提议下,决定议和。这毕竟是百年来旧联邦内部的第一次冲突,人人自危。
由于苏黎世人对茨温利执掌兵权的怀疑,配合了伯尔尼人的小算盘,加上天主教大谈旧联邦情谊。第一次卡佩尔之战就在这种瑞士一家亲的气氛中仓促结束了,没有流一滴血。
但茨温利,这个参加过意大利战争,目睹马里尼亚诺战役惨败的瑞士人。有着比尼可罗·马基亚维利拥有更多的军事经验的。悲观的作出了惊人的预言:你们所要的和平,只会带来更大的战争。而我所要的战争,会带来持久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