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线历史故事大全网
首页 > 战史风云 > 马致远的文学成就

马致远的文学成就

马致远(约1250年-?),字千里(一说字致远),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说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他是中国元代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被誉为“秋思之祖”,被尊称为“曲状元”。

其在1295-1297年间与文士王伯成、李时中等组织了“元贞书会”。他擅长用叹世超世的外在形式寓言抗世愤世的内容,其著有杂剧15种,现存7种,以《汉宫秋》最出名。除此之外其还长于小令,代表作为《天净沙·秋思》。

杂剧

马致远从事杂剧创作的时间很长,名气也很大,有“曲状元”之誉。

马致远著有杂剧十五种。马致远擅长用叹世超世的形式,虚掩其外,而愤世抗世的内容,则深寓其中。

综述,马致远大多数杂剧的戏剧效果不是很强的。前人对他的杂剧评价很高,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剧中所抒发的人生情绪容易引起旧时代文人的共鸣,再就是语言艺术的高超。

其杂剧内容以神化道士为主,剧本全都涉及全真教的故事,元末明初贾仲明在诗中说:“万花丛中马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姓名香贯满梨园”。

马致远杂剧的语言偏于典丽,但又不像《西厢记》、《梧桐雨》那样华美,而是把比较朴实自然的语句锤炼得精致而富有表现力。如《汉宫秋》中写“惊雁”的一支《尧民歌》:呀呀的飞过蓼花汀,孤雁儿不离了凤凰城。画檐间铁马响丁丁,宝殿中御榻冷清清。寒也波更,萧萧落叶声,烛暗长门静。

散曲

马致远同时是撰写散曲的高手,是元代散曲大家,有“曲状元”之称。

马致远的散曲。扩大题材领域,提高艺术意境。声调和谐优美,语言疏宕豪爽,雅俗兼。

词采清朗俊雅,而不浓艳,《太和正音谱》评为“马东篱之词,如朝阳鸣凤。其词典雅清丽,可与灵光景福两相颉颃,有振鬣长鸣万马皆瘖之意。又若神凤飞于九霄,岂可与凡鸟共语哉!宜列群英之上。”

马致远的散曲大致可分为4大类:写景、叹世、闺情、世象,作者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人物形象鲜明等艺术特点。

今存散曲约130多首,他的叹世之作也能挥洒淋漓地表达情性,他在元代散曲作家中,被看做是“豪放”派的主将,他虽也有清婉的作品,但以疏宕宏放为主,他的语言熔诗词与口语为一炉,创造了曲的独特意境。

小令

《天净沙·秋思》脍炙人口,匠心独运,自然天成,丝毫不见雕琢痕迹,被誉为“秋思之祖”。

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与他的小令《秋思》和套曲《秋思》构成了马致远艺术创作的三座高峰。

有学者认为其曲风格是“豪放”的。其实马致远的散曲,不是“豪”而是“旷”。就像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一样,马致远散曲所表现的,更多的是一种旷达。

马致远是元代著名杂剧作家,是元代曲坛上承前启后的重要作家。他目睹了官场的黑暗,社会的龌龊,选择了“酒中仙,尘外客,林间友”的生活。其中,关汉卿、马致远的剧作在这一点上体现得尤为突出。

在元代散曲作家中,马致远的散曲数量最多、流传最广,创作的散曲数量比关汉卿、白朴两人现存散曲的总和还多。他的散曲被近人辑为《东篱乐府》一卷。

马致远被称为“马神仙”,他的创作脱离市井,脱离平民,是无根化的创作。

标签: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章

猜你喜欢

战史风云 江湖中的书生古...
江湖中的书生:古代名士是如何通过文学作品影响社会的? 在中国古代,文人墨客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社会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不仅仅是诗酒之乐...
战史风云 水瓶座传奇揭秘...
在广阔的历史海洋中,水瓶座的智慧之星引领我们探索那些隐藏在传统教科书背后的真实故事。今天,我们将揭开明朝清官海瑞的一生,深入了解他的真实结局,以及他为何成...
战史风云 历史人物的传奇...
在上下五千年的故事里,有许多历史人物,他们以智慧、勇气和坚持,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是,从古代帝王到现代革命家,这些改变...
战史风云 南阳王朱灿传授...
陈和玉,安徽淮南市人,以其卓越的武术技艺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为世人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河南省温县陈家沟村东街、陈氏十八世、陈氏太极拳陈长虹第十代...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