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致远的文学成就
马致远(约1250年-?),字千里(一说字致远),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说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他是中国元代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被誉为“秋思之祖”,被尊称为“曲状元”。
其在1295-1297年间与文士王伯成、李时中等组织了“元贞书会”。他擅长用叹世超世的外在形式寓言抗世愤世的内容,其著有杂剧15种,现存7种,以《汉宫秋》最出名。除此之外其还长于小令,代表作为《天净沙·秋思》。
杂剧
马致远从事杂剧创作的时间很长,名气也很大,有“曲状元”之誉。
马致远著有杂剧十五种。马致远擅长用叹世超世的形式,虚掩其外,而愤世抗世的内容,则深寓其中。
综述,马致远大多数杂剧的戏剧效果不是很强的。前人对他的杂剧评价很高,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剧中所抒发的人生情绪容易引起旧时代文人的共鸣,再就是语言艺术的高超。
其杂剧内容以神化道士为主,剧本全都涉及全真教的故事,元末明初贾仲明在诗中说:“万花丛中马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姓名香贯满梨园”。
马致远杂剧的语言偏于典丽,但又不像《西厢记》、《梧桐雨》那样华美,而是把比较朴实自然的语句锤炼得精致而富有表现力。如《汉宫秋》中写“惊雁”的一支《尧民歌》:呀呀的飞过蓼花汀,孤雁儿不离了凤凰城。画檐间铁马响丁丁,宝殿中御榻冷清清。寒也波更,萧萧落叶声,烛暗长门静。
散曲
马致远同时是撰写散曲的高手,是元代散曲大家,有“曲状元”之称。
马致远的散曲。扩大题材领域,提高艺术意境。声调和谐优美,语言疏宕豪爽,雅俗兼。
词采清朗俊雅,而不浓艳,《太和正音谱》评为“马东篱之词,如朝阳鸣凤。其词典雅清丽,可与灵光景福两相颉颃,有振鬣长鸣万马皆瘖之意。又若神凤飞于九霄,岂可与凡鸟共语哉!宜列群英之上。”
马致远的散曲大致可分为4大类:写景、叹世、闺情、世象,作者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人物形象鲜明等艺术特点。
今存散曲约130多首,他的叹世之作也能挥洒淋漓地表达情性,他在元代散曲作家中,被看做是“豪放”派的主将,他虽也有清婉的作品,但以疏宕宏放为主,他的语言熔诗词与口语为一炉,创造了曲的独特意境。
小令
《天净沙·秋思》脍炙人口,匠心独运,自然天成,丝毫不见雕琢痕迹,被誉为“秋思之祖”。
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与他的小令《秋思》和套曲《秋思》构成了马致远艺术创作的三座高峰。
有学者认为其曲风格是“豪放”的。其实马致远的散曲,不是“豪”而是“旷”。就像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一样,马致远散曲所表现的,更多的是一种旷达。
马致远是元代著名杂剧作家,是元代曲坛上承前启后的重要作家。他目睹了官场的黑暗,社会的龌龊,选择了“酒中仙,尘外客,林间友”的生活。其中,关汉卿、马致远的剧作在这一点上体现得尤为突出。
在元代散曲作家中,马致远的散曲数量最多、流传最广,创作的散曲数量比关汉卿、白朴两人现存散曲的总和还多。他的散曲被近人辑为《东篱乐府》一卷。
马致远被称为“马神仙”,他的创作脱离市井,脱离平民,是无根化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