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烨避痘福佑寺 顺治命殒养心殿(图)
当年玄烨避痘的福佑寺
贫穷饥饿与社会是传染病肆虐的温床,清代的北京地区传染病反复流行,更加剧了社会的动荡。
清初最大的疫情是天花,当时从北方来的满族人染病和死亡率都极高。天花不仅流行于民间,而且如魔影一样威胁着清皇室。最早的天花记载始于顺治三年(1646年),时称痘疹,人们对痘疹谈之色变,束手无策。唯一的办法是躲避,称之“避痘”。官府查到天花病人,一律驱赶离城20里,以防蔓延。
玄烨幼年感染天花,虽贵为皇子,也不能留住皇宫,遂有乳母、太监陪同移到与皇宫一水之隔的北长街避痘。在北长街北口路东,与万寿兴隆寺斜对门,有一座皇家寺庙叫福佑寺,曾是顺治帝三子玄烨幼年的避痘之地。
玄烨幼年在此长期避痘,极感孤独,晚年他曾说“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是他终身最大憾事。也正因此,他与慈祥的乳母相依为命,感情极深。在乳母精心照料下,他顺利地出了痘疹,躲过了当时无药可医的灾害。他的乳母是正白旗汉族包衣曹玺的妻子,曹雪芹的曾祖母,曹家也因而受到了几代的恩宠。
玄烨的顺利出疹,竟成为他日后登上皇位的先决条件,当然这还要感谢德国传教士汤若望。汤若望从明末到清康熙年间,在中国生活了47年,是曾任钦天监的第一个洋监正,官至太常寺少卿、光禄大夫等。他精通天文历法,各种著述达40多种。他的博学深得顺治帝赏识,经常向他请教各种知识,两人遂成忘年交。
公元1662年,顺治帝染上天花,生命垂危之际,就皇位的继承问题征询汤若望意见。汤若望果断提出由年幼玄烨继承皇位。理由极为简单:玄烨已出过天花,有免疫力,不会再得天花。而他的哥哥福全尚未出天花,随时有可能染病,命运难侧。
这简单的逻辑,使顺治帝信服,他也深恐福全面临与自己同样厄运,加之他原本就喜欢玄烨,于是采纳了汤若望的意见,立玄烨为太子。历史证明这决定是英明的,玄烨登基后治国达61年,造就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个盛世,被后世称为康熙大帝。
立太子后不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