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线历史故事大全网
首页 > 战史风云 > 声名狼藉的典故

声名狼藉的典故

声名狼藉的意思是:形容声望和名誉败坏到极点,不可收拾。声名:名誉;名声;狼藉:传说中狼群垫草而卧;起来时把草踏乱以消灭痕迹。后借以形容散乱;引申为破败得不可收拾。含贬义。该成语出自《史记·蒙恬列传》。蒙恬大家都知道他是秦始皇最信任的大将军,为什么他会被弄的声名狼藉?这背后有着怎么样的悲惨故事?

秦始皇在世时,十分信任大将蒙恬、蒙毅兄弟。朝中有一个大臣,名叫赵高,此人身体强壮,并对法律很有研究。秦始皇提拔他为中车府令,并命他当自己的小儿子胡亥的老师。

有一次,赵高因为受贿舞弊,犯了大罪,刚好蒙毅受理这个案件,蒙毅对赵高一向有不好的看法,就按照法律判处赵高死刑。可是,秦始皇却念赵高是个人才,并且教子有功,就赦免了他的罪,还为他恢复了官职。

赵高因此对蒙毅及其兄蒙恬大将军恨之入骨。后来秦始皇出宫巡游,在途中染疾病死。此时本应由公子扶苏即位,可赵高却乘机串通丞相李斯,立胡亥为秦二世,并用阴谋手段将公子扶苏和大将蒙恬害死。

赵高掌握了朝廷大权后,对胡亥说:“先帝在世时本打算立你为太子,蒙毅不赞成。于是立了扶苏,我看定得除掉此人,否则会有后患。”胡亥听了,就把蒙毅抓起来,逼蒙毅。

蒙毅知道自己逃不过劫难,便大骂了赵高一通,说道:“从前秦穆公杀了三位良臣殉葬,秦昭襄王杀白起,楚平王杀伍奢,吴王夫差杀伍子胥,这四个国君都因杀了良臣,他们的名声在诸侯各国间非常坏。希望皇上要引以为戒,不要受奸臣的蒙蔽。”

说完,蒙毅而亡。

◎故事出处:《史记·蒙恬列传》司马贞索隐:“恶声狼藉,布于诸国。”

◎出处的成语意思是:名声在诸侯各国间非常坏。


标签:

猜你喜欢

战史风云 刘邦的野史考察...
引言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刘邦这个名字无疑是最为人熟知的。作为西汉开国皇帝,也就是所谓的“汉高祖”,他以智谋和勇略统一了六国,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
战史风云 从笑话到学问野...
在日常的演讲或教育活动中,如何吸引听众并有效传达信息一直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难题。传统的数据分析报告往往显得枯燥无味,而将其融入幽默和有趣的故事中,就能让内...
战史风云 从神话到现实1...
从神话到现实:100个穿越千年传说的大胆解读 在古老的文明中,神话故事就像一面镜子,反映着人们对自然、社会和生命的深刻理解。它们不仅仅是娱乐或宗教仪式的一...
战史风云 龙的传人一代帝...
龙的传人:一代帝王与千年命运的秘密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有着无数个关于权力的故事,其中最为传奇的是一个被称为“龙”的传说,据说能让持有者掌握天下。这个...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