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何以看重沮授探秘故宫野史中的自然奇缘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即魏武帝,字孟德,小字阿瞒,他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诗人,东汉末年权相,太尉曹嵩之子,曹魏的奠基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200年,沮授被俘时,曹操真诚地对他说:“我若早得先生,我何愁不能平定天下!”沮授听后却答道:“你若可怜我,就赶紧处死我吧!”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沮授正是袁绍的大谋士。在少年时代,便有志向,有谋略。他帮助袁绍占据了青州、并州、幽州而统一了河北。袁绍晋封他为监军,奋威将军。
沮授提出了迎天子讨不臣的策略,但 袁绍犹豫着没去执行。这让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策略全是正确的,而袁绍不听他的话,也就是在犯错。
官渡之战前夕,当时沮宗问道:兵力、粮草、战马等各方面,都比不过敌人,那为什么会败呢?沮授答道: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是名正言顺;而袁绍性格骄傲,不纳忠言,加上连年四处作战兵马疲惫,此战必败无疑。此时的沮授看透了此战结果,只是忠于袁绍,说什么也不做放弃选择。
颜良被斩后,再次提出建议:留守延津,一路进攻官渡,如果官渡顺利,则增兵;如果不顺则撤离。但还是不被采纳,无奈中出走称病,被夺去兵权。
最后,在官渡之战期间,又提出了增加乌巢粮草重地的人数,但是依旧没有得到响应,最终失去了粮草,被曹操打得狼狈逃窜。自己也成了俘虏,被曹操感激万分地说:“我若早得先生,我何愁不能平定天下!”但是忠于 袁绍至死不渝的沮授,却坚持要被杀死,而不是投靠新主公,这种忠义堪比关羽,但又因固执效力于缺谋少智的领导者而最终悲剧收场,对此您如何看待呢?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