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何以看重沮授探秘其在中国近代史中的角色与影响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即魏武帝,字孟德,小字阿瞒,他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诗人,东汉末年权相,太尉曹嵩之子,曹魏的奠基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200年,曹操真诚地向一个俘虏说道:“我若早得先生,何愁不能平定天下!”俘虏听后却答道:“你若可怜我,就赶紧处死我吧!”
这个俘虏,就是袁绍的大谋士沮授。沮授在少年时代便有志向,有谋略。
191年,有着四世三公家世出身的袁绍占据冀州后,沮授便投到其麾下。之后,他帮助袁绍相继占据了青州、并州、幽州而统一了河北。
面对沮授的功劳,袁绍晋封他为监军和奋威将军。这时,即191年的春季,不幸发生了一件让人难以忘怀的事情——随着战乱不断蔓延,被迫流离失所的人们越来越多,他们中的一部分被迫加入了部队,这种情况在整个汉末群雄割据时期非常普遍。
这个时候,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与其他很多民众一样,被卷入这场无休止战争中的沮授,因他的卓越才能和忠诚于袁绍而成为了一个重要人物。他不仅帮助 袁绍取得了一系列胜利,还提出了许多策略性计划,比如主张“挟天子以令诸侯”,并且强调要“蓄士马以讨不庭”。
195年,当汉献帝逃至河东时,再次遭受连番打击后的失落与悲痛中,由于内忧外患以及各路英雄豪杰争霸夺权局势复杂多变,这位曾经拥有如此辉煌前景的皇室再次变得渺小无力。而就在那段时间里,一位名叫沮授的人物凭借其卓绝之智慧和非凡之勇气,为那片混乱而又充满希望的地球上留下了一段传奇般的事迹。
195年的春季,在那些风起云涌的情绪笼罩下的土地上,那个名叫沮授的人物依旧坚守着自己的信念,而那个从未真正实现过理想,并且因为缺乏正确领导导致自己失败的小家族也没有放弃他们追求改变命运的心愿。在那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候,他们用尽所有资源去寻找机会,最终被历史记住的是他们不可思议的牺牲精神和超乎常人的决心,以及他们对于正义与自由深刻理解的手足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