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何以看重沮授探秘名人野史趣闻中的自然之谜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即魏武帝,字孟德,小字阿瞒,他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诗人,东汉末年权相,太尉曹嵩之子,曹魏的奠基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200年春天,沮授作为俘虏被曹操收留时,对他说:“我若早得先生,不劳您出征,我定能一统江山。”沮授听后却回答:“如果您真看重我,就赶紧杀了我吧。”
这位俘虏其实就是袁绍的大谋士沮授。在少年时代,他就有着远大的志向和深邃的谋略。191年,当袁绍占据冀州时,沮授投奔了他,并帮助他顺利占领青州、并州和幽州,从而统一了河北地区。
袁绍对沮授的贡献十分感激,便晋升他为监军及奋威将军。但当沮授提出以天子名义征讨不臣者时,却遭到袁绍犹豫不决的态度。这份长远战略眼光,在之后的事实中显得格外正确,但 袁绍没有采纳。
195年的汉献帝流离失所之际,再次听到沮授提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蓄士马以讨不庭”的策略,这次也未能得到执行。接着又是一番争论,最终结果是曹操迎接汉献帝至许都,以天子的名义调动各路诸侯,而错过机会的袁绍只能望洋兴叹。
在随后的岁月里,每一次重要战役或政策制定,都有沮授提出方案,但每一次都被忽视。他的建议总是在事后证明正确,如官渡之战前提出的三年拉垮曹操计划,或颜良进攻白马的一言二语等等。而最终官渡之战中的败局,更是预示着大势已去,只可惜忠于故主的心,使他无法逃脱悲剧命运。
当颜良在麾盖之下被关羽斩杀后,再次提议留守延津与增兵攻官渡,可还是没人听。他最后因病请假,被夺走所有兵权,最终在粮草重地乌巢再次提议增加兵力,但仍旧无人理会。当火烧粮草,无奈逃窜于敌人的袁绍,也只有800骑兵狂奔逃生,而忠于他的沮宗,则成了俘虏,被曹操看重但最终还是决定处死,因为他宁愿自尽也不愿效力于另一个君主。
如此忠诚与智慧的人物啊,他们的手足情深,与其主人之间的情谊更胜过血肉相连,有谁能够理解他们心底那份坚定的信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