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何以看重沮授揭秘历史上有争议的野史与自然中的智慧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即魏武帝,字孟德,小字阿瞒,他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诗人,东汉末年权相,太尉曹嵩之子,曹魏的奠基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200年,曹操真诚地向一个俘虏说道:“我若早得先生,何愁不能平定天下!”俘虏听后却答道:“你若可怜我,就赶紧处死我吧!”
这个俘虏,就是袁绍的大谋士沮授。沮授在少年时代便有志向,有谋略。在191年的某个时刻,有着四世三公家世出身的袁绍占据冀州后,沮授便投到其麾下。之后,他帮助袁绍相继占据了青州、并州、幽州而统一了河北。
面对沮授的功劳,袁绍晋封他为监军和奋威将军。但沮授提出了迎天子讨不臣者的策略,这让袁绍犹豫不决,最终没有采纳。这导致汉献帝在195年被迫逃往河东,而沮授再次提出类似策略,但还是遭到了拒绝。
随着时间推移,当 袁绍决定废长立幼,将自己的儿子们分配兵马时,不顾众人的反对,只因为自己喜欢第三个儿子而任命他管理冀州。这种行为让沮授预见到了家族内部会发生内斗,并最终变成了现实。当官渡之战爆发时,不仅颜良被关羽斩杀,还有一系列错误的命令和失误,使得袁军节节败退,最终失败。
在这场战争中,被曹操击败后的袁绍,也就是他的忠心耿耿的谋士——那位曾经坚持提议迎接汉献帝以名义征讨其他不臣诸侯的人——沮授,被捕入狱。在与曹操交谈时,他虽然被看重,却依然坚持要死,而不是成为敌人的俘虏或效力于对方。这背后的故事,是关于忠诚与理想之间艰难抉择,以及个人信念如何超越世俗利益的一段传奇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