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名士野史趣闻谁是辅佐齐桓公成就春秋霸主地位的智慧引领者
1、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的智谋支持者是管仲。
2、管仲(约公元前770年—公元前645年),汉族,名夷吾,又称敬仲,字仲,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以颍上(今安徽省颍上县)人著称。自幼丧父,母老在堂,他不得不早早承担起家庭重担。为了维持生计,他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转入仕途,最终进入齐国,并历经多次波折,在鲍叔牙的力荐下,被任命为上卿,即相当于丞相的高级官职,被誉为“春秋第一相”,助力齐桓公实现了成为春秋时代最强大的霸主的地位。
3、管仲一贯注重经济实效,不轻言空谈主义,他倡导通过改革来增强国家实力。他曾说:“国富则远方之物易至,而地广天高留下无所用之处;仓廪实而知礼节之分,衣食足而知荣辱之别。”齐桓公对管仲深信不疑,将其尊称为“仲父”,授予他处理各项改革事宜:全国划分政区,加强军事组织编制;设立官吏管理制度;建立选拔人才机制,使士人经过三审选才可升任“上卿之赞”;根据土地等级征税,并禁止贵族侵占民众财产。此外,还发展盐铁业,为社会提供货币流通并调节物价。管仲推行的这些改革实际上是从奴隶制向封建制度过渡的一步。这一系列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使得齐国经济大幅增长。在外交方面,管仲提出“尊王攘夷”的策略,与北方邻邦联合抵御南下的山戎,这种外交政策也获得成功。后来孔子曾评价说:“若非有管仲,我恐怕也要穿异族服装了。”
4、由于有了鲍叔牙慧眼识才及善荐举的帮助,才能让管仲发挥出他的巨大潜能和卓越贡献。当年晚年的管仲感慨万千地说:“我与鲍叔牙共商计策,从商取利,他并不认为我心怀贪婪;同他筹谋事情,我办成了糟糕的事情,他也不认为我愚蠢;我三次逃离战场逃跑的时候,他并不觉得我胆小懦弱;当我做官被罢黜后忍辱负重时,他也不认为我无耻……生我的母亲是父母,了解我的只有鲍叔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