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故事中传说龙生九子每个孩子都在自然的环境中奇形怪状成长的原因是什么
它们各自代表着什么含义?
起因是据说明朝弘历年间,孝宗皇帝听了民间“龙生九子”的说法,不明就里让群臣回答。时任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的李东阳,是位饱学之士,于是多方请教才勉强将九种龙子凑够,这件事记载于李东阳的《怀麓棠集》。当然,在杨慎的《升庵集》也有类似的说法,但不完全相同,而龙生九子的这种神话故事也以李东阳和杨慎这二位最为普及。
1、李东阳版本
老大囚牛、老二睚眦、老三嘲风,
老四蒲牢、老五狻猊、老六赑屃,
老七狴犴、老八负屃、老九螭吻。
2、杨慎版本
明杨慎《升庵外集》卷九十五云:
俗传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一曰赑屃,形似龟,好负重,现在石碑下龟趺是也;二曰螭吻,形似兽,性好望,现在屋上兽头是也;
三曰蒲牢,形似小龍,有叫吼之喜,现在钟上纽是也;四曰狴犴,有威力,所以立于狱门;
五曰饕餮 好饮食,所以立于鼎盖; 六曰爢珡 性好水,所以立于桥柱;
七曰睚眦 性好杀,所以立于刀环; 八曰金猊 形似獅 子 好烟火 所以立于香炉; 九 曰椒图 形如螺蚌 性好闭 所以立于门铺首。
可以看到,其中重复的是:赑屃(螭吻)、蒲牢(与李东阳版同名)、狴犴(与李东洋版同名)和睚眦(与李东洋版同名)。杨慎版新加入了“饕餮”、“爬珡”、“椒图”,而删除了“囚牛”、“嘲风”、“狻猊”。那么两者之间哪种更合适?
我们暂且不谈他们共同的部分,而专注变更后的几位 dragon 子。个人认为,如若要选择一种更为合理的话,那么可能会倾向于采用 李 东 阳 的 版本。这主要基于以下几个点:
饕餮:这个名字并没有直接关系到 dragons 或瑞兽,它通常用来描述贪食或贪财的人。而在商周时期青铜器装饰上,用饕餮纹设计,其目的是为了提醒人们不要过度贪婪。
父珡:这个名字实际上非常接近霸下的音,同时霸下又被称作赑屃,因此从名称角度看,就存在一些疑问。此外关于它特性的解释显示其喜欢水,即今闸口所置石凿兽状如蜥蜴,并非独一无二,因为已有螭吻属性为水能灭火消灾安置房顶,因此,从意义和实用性方面看父珡也不太合适。
椒图:至此,将其划归到 dragon 子行列很可能正因为其具有守护财富观望等寓意,在民间认知较高而被增加。但正如我们分析过的,“饕餮” 和 “父珡”的变化,都显得有些不太恰当,对待待在 dragon 子之列似乎并不太适宜。在权威语言文字工具书,如 《词源》、《辞海》等,也基本采用 Li Dongyang 的解释。
其实,从宏观角度看,由此可见中国悠久文化造就了一系列神秘多变动物图腾,以至每一个奇异 dragon 生育出的孩子们,他们各司其职,每人都有自己的独特角色,最终成为华夏文明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