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野史四大文人败类郭沫若老舍臧克家冯友兰在社会的背影
从古至今,文人墨客、风流才子总是紧密相连,这也揭示了文人的多面性,而古代的说法“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同样证明了一些文人确实存在着无耻的一面。那么在21世纪,我们又如何定义那些被视为无耻的四大文人呢?他们分别是郭沫若、老舍、臧克家和冯友兰。
一、郭沫若
郭沫若是一位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其本名为郭开贞,以笔名闻名于世。他不仅学习了弗洛伊德等人的现代生命哲学,还涉猎了许多其他领域的知识。但他却因公私生活中的劣迹而被广泛认为是一个无耻之徒。林语堂曾评价他:“集天下肉麻之大成”,甚至有人将他归类为近代四大伪君子之一。
二、老舍
老舍原名舒庆春,是中国现代小说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一位北京人艺编剧,并且是新中国首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他虽然声誉卓著,但也有被周作人等评为四大无耻文人的传言。这主要源于他的个性较软弱,没有坚定的立场,因此遭到了吴祖光等人的批评。
三、臧克家
臧克家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同时也是闻一多的学生,他曾经作为忠诚的爱国主义者参与到中国同盟会中去。在关于为什么把他列入四大无耻文人们中,我们并没有清晰的答案,有可能与当时某些误解有关联。
四、冯友兰
冯友兰则因为其见风使舵的人生态度,被认为是第四位四大无耻文人才。据说,在抗战初期,清华大学教授间流行了一句对话:“岱孙(陈岱孙)怎么说,事情就怎么做;事情怎么做,芝生(冯友兰字芝生)就怎么说”,这句话反映出冯友兰在不同情境下表现出的灵活应变能力,从而得到了这样的评价。不过,也有观点认为这些所谓的“无耻”行为可能只是受到了时代背景和历史环境影响,不应全盘否定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