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文人败类郭沫若老舍臧克家冯友兰如何在社会三人运动中站好位置
从古至今,文人墨客、风流才子总是紧密相连,这也揭示了“文多风流”的传统,而古代的名言“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表明并非所有文人都无耻,那么历史上哪些人物被冠以四大无耻文人的称号呢?其实,这四位被认为无耻的文学巨匠分别是郭沫若、老舍、臧克家和冯友兰。
首先,我们来看看郭沫若。郭沫若是一位中国现代作家、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本名为郭开贞,以笔名著称。他不仅深入研究了古典哲学,还涉猎了弗洛伊德等现代思想家的理论。但他却因在公众与私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而被视为无耻。这主要源于他的复杂个性,以及他在波谲变幻的时代背景下似乎得意洋洋的态度。林语堂曾评价他:“集天下肉麻之大成”,使得郭沫若成为近代四大伪君子的之一。
接着我们谈论老舍。老舍原名舒庆春,是一位杰出的现代小说家和剧本作者,也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荣誉的人物,但他同样因为一些原因,被周作人等人评为四大无耻文人之一。这可能与他的性格较为软弱以及缺乏坚定立场有关,这导致吴祖光遭到批评,从而让人们对他持有不满。
接下来探讨臧克家。作为一位知名诗人的臧克家,也曾是闻一多的学生,他忠诚于爱国主义,并且曾经加入过中国同盟会。不过关于为什么将其列为四大无耻文人之一,我们并不清楚,有可能是在某些事件中的误解或误判所致。
最后,再看冯友兰。他之所以被归类为这四大家,因为据说他喜欢迎合潮流。在抗战初期,清华大学教授圈里就流传着这样的话:“岱孙(陈岱孙)怎么说,事情就怎么做;事情怎么做,芝生(冯友兰字芝生)就怎么说。”因此,他也成了人们眼中的一个例证。
以上就是对这几位所谓“无耻”的文学巨匠的一番回顾,不过也有声音认为他们并不完全没有道德,只不过是在历史洪流中受到了牵连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