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灯自汉代而起唐宋间更显辉煌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两个时代节点下花灯的艺术形式得以
中国的花灯艺术源远流长,自汉代便有其雏形,而在唐宋时期,这种美丽的灯笼才真正走向了辉煌。到了宋代,花灯不仅在宫廷中被视为一种高雅的装饰品,也逐渐渗透到民间,每个家庭都能看到这些精致的小巧工艺品。
花灯,又称之为灯笼,是一项深受汉文化影响而发展起来的传统手工艺。在古代,它们主要用于照明,外表使用纸张或丝绸制成,骨架则由竹木构成,并配以蜡烛或现代电气灯泡作为光源。这样的设计既实用又美观,因此,在历史上,它们成为了一种常见的家居装饰和宗教仪式用品。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华丽的灯笼不仅在中国大陆流行,还散播至亚洲其他华人地区,如日本、越南、菲律宾等地,其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在庙宇中,用来驱鬼镇宅或者庆祝节日,这些带有特定意义和象征性的物品也成了人们心目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