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朗诵红色经典故事的奠基人在书本上绘制历史轮廓
窦太后(公元前205-前135),西汉景帝之母,名讳未详,传说有曰:漪、猗房、漪房。清河郡(今河北清河县)人,窦氏出身贫寒,她的父亲为了逃避秦乱,隐居于观津钓鱼,却不幸堕河而死,遗下三个孤儿,汉初,当朝廷到清河召募宫女时,她年幼应召入宫。
公元前195年,当高祖刘邦驾崩后,由吕雉操纵国政。吕后挑选一些宫女出宫赏赐给诸侯王,每个王五名,而窦氏也在选中之列。她希望能到赵国去,便向主持派遣宫女的宦官请求,将名字放入去赵国的花名册里,但宦官却把这件事忘了,把她的名字误放到了去代国的花名册里。她于是去了代国。在抵达代国之后深得二十岁的代王刘恒喜欢,并与其生育两个子女:刘启和刘武。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文帝即位不久,他立长子刘启为太子,并在次月封窦姬为皇后,以及其他家族成员的地位。此时,其父被追封为安成侯母亲则被称作安成夫人,并在家乡建立了一座陵园。
窦皇后的两兄弟,其中一个因家境贫困,被掳卖至外地,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姐姐并重获自由。两人都受到皇后的重视和教育,从而成为谨慎礼貌的人物。当她病倒失明后,她继续影响着国家事务直到文帝驾崩。景帝继位後,她成了皇太后,即“窦太后”。
然而,在初元三年(前154),当景帝对他弟弟表示愿意将江山交付给他的时候,这一提议遭到了他的妻子的阻止,使这一计划未能实施。但是这个事件显示了她对家庭成员特别是亲生孩子们影响力巨大的事实。这段历史奠定了她的形象——一个强势但同样温柔且关心家族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