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民间故事李太白跳月
在古老的南京城里,有一座名为文德桥的小桥。据说,每当冬月十五,月亮高悬于天际之时,如果站在这座桥上望向水面,你会看到映入水中的月影竟然被分成了两半:左边的一半是桥身,一半则是河水。这样的景象让人不禁好奇,这圆满的月亮影子为何会如此巧妙地分开?
原来,这背后隐藏着一个关于唐朝诗人李太白的故事。当年,李太白来到金陵,在一家酒楼中歇息。这一夜正值冬月十五,他独自一人坐在窗前,饮酒赏月,同时吟诵着流传千年的诗篇。李太白对月亮情有独钟,此刻见到的那轮洁白如玉的明月,更令他心旷神怡。他喝得醉意浓厚,随即下楼步出门庭若市。
到了文德桥,他仰头凝望那静谧无声的夜空,那轮璀璨如练的银色光芒仿佛触手可及。在他的醉态中,他误以为那洁白色的月光已沾染上了河水,便仓促间跳下了桥去尝试捞起那个“污染”的美丽景象。但是,由于过度饮酒和失去了平衡,他没有捞到真正的月亮,只是在河面轻轻拍打了一下,而这一动作却惊扰了沉睡在水面的另一部分清澈无暇的大圆明镜——这便解释了为什么人们从此以后能在此处欣赏到这样一种奇特而美丽的情景。
为了纪念这个故事和当年大诗人的美好瞬间,当地居民们修建了一块平台,即著名的地得 月台,它据说就是李太白曾经登临并创作过作品的地方。在每个冬季十五日,无数游客都会聚集于此,用眼力看破世俗,以期待一次次重现那个由梦想与现实交织而成的小小奇迹。而对于那些聆听过这个故事的人来说,他们知道这里不仅仅是一座普通的小桥,还承载着一个关于文学与自然、梦境与现实之间微妙交流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