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商家悬挂的招帜物品展示(图)
在那个时代,郑州的商家为了吸引顾客,不断创新他们的宣传方式。悬挂在街头的招帜,就是那个时候商家广告的一种常见形式。这些招帜通常是用彩布缝制而成,用丝线绣上了店名或广告词,这样即使远处的人也能一眼看出来,而且制作简单、造价低廉。
老郑州有很多著名的酱油店,如“鸿兴源”和“有恒”,它们门前挂着方木牌,上面写着“酱园”、“酱”字,并附上表示商品质量的“伏”和“陈”字。而中药铺则使用的是形象图文的招幌,其中最著名的是“杏林春色”。据说,这个名字来源于三国时期的一个医生,他热心为人治病,只要患者栽树,就不收费,因此人们将他的药店称为杏林春色。
西药房随着外国洋行进驻,发展迅速,当时许多药房门口都挂着大型木牌,上书“大药房”或“西药”。当铺则以高柜台闻名,典当人站在下面无法看到柜台上的物品,所以门栅上会挂有刻金色的方形黑漆木牌,上书白色的大字:“当”。
鞋帽店则会画或者摆放出帽子靴子的模型,而钱庄则会展示仿金属摞铜钱模型,有些还会饰以一枚大铜钱并标注文字。酒店和饭馆也各自特色鲜明,酒店门前悬挂酒壶红布穗,而饭馆则悬挂风味菜肴图片。而理发师们因为皇帝下的圣旨,他们开始使用磨刀布来剃发,从而演变成了现在我们所见到的剃头挑子。而打磨坊由于石磨需求巨大,也成为了一个重要行业,其门前同样都有一块标示性的牌子,上书单一但明确的大字:“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