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怪事频发旧时商家悬帜招幌中的奇异物品(图)
在那个不太发达的时代,商家为了吸引顾客,常常会用一些独特的手段。郑州的商人们就特别喜欢用悬帜招幌这种方法来宣传自己的商品。这些招幌通常是由彩色的布料制成,用丝线精心绣上店铺的名字或者广告口号。它们既显眼又易于制作,而且成本相对较低,因此非常受欢迎。
在老郑州的街市里,你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招幌,比如酱油店挂着“酱园”和“伏陈”的木牌,这些标志着所售出的酱油质量良好。而中药铺则经常使用“杏林春色”这样的招牌。这一名称源自三国时期的一位医生董奉,他热心为人治疗,不收费,只要求病人在他的门前种几棵杏树,以示感谢。随着时间的流逝,“杏林春色”便成了对医生的美誉称号。
除了这些,还有西药房、当铺、鞋帽店和钱庄等,也都有其独特的招牌风格。在过去,郑州市场上的酒馆也很普遍,它们通常挂起一个装饰得很漂亮的大酒壶,上面系着红布穗子。而饭馆则根据自己提供的菜肴风味来定制自己的招牌,如南方菜馆会挂上“闽菜”、“江浙菜肴”,而本地饭馆则会悬挂“豫菜名店”。
此外,在理发行业中,也有一种特殊的手法,即磨刀布,这据说是由皇帝下过圣旨,用刀剃头比用剪子更为整齐利落,从而演变成一种理发技艺。而打磨坊作为生活用品石磨的大量生产者,其门前也总是挂着一个简单明了的小木牌,上书只有一个字:“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