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百科张岱文字匀称如春风拂面散文家之笔下生辉若星辰
在我心中,史景迁的新作《明末清初:张岱的浮华与苍凉》就像一盏灯塔,指引着我穿越时空的旅程。书中的两大散文家——李渔和张岱,他们的作品如同春风拂面,让人沉醉不已。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第一次读到张岱的《陶庵梦忆》,尤其是〈瘦马〉那段文字,使我深深动容,从此对他的世界充满了好奇。
张岱出身显赫,却在四十八岁时经历国破家亡,迫使他隐居山间,过起了布衣蔬食之生活。在《陶庵梦忆》中,他回顾往昔奢靡之年,与现实生活形成鲜明对比,不禁令人唏嘘。
书中的另一处描述,是他博览斋的情景:“高梧三丈,翠樾千重。墙西稍空,腊梅补之。但有绿天,暑气不到。”这番描绘,如同画面般生动。而“图书四壁”、“鼎彝尊蹴”,这些词汇让我仿佛置身其中。
近日,在书店偶然发现史景迁最新著作《Return to Dragon Mountain: Memories of a Late Ming Man》的中文版,即温洽溢翻译的《前朝梦忆:张岱的浮华与苍凉》,我的兴趣被激发。我期待史景迁能以独特视角展现这位晚明散文家的复杂性格和内心世界。
果然,不仅如此,这本书不仅探讨了张岱的一生,还深入分析了他如何通过回忆和修史来确立自己的存在价值。史景迁运用丰富资料,将其巧妙串联并解剖,最终呈现出一个完整而又细致的人物形象。这不仅是对历史的一次精彩演绎,更是对于文学艺术追求者的启示。
最后,在阅读第一章时,我惊叹于作者如何将历史事件转化为流畅且生动的情节:“无虚日,便寓、便交际、便淫冶。”这样的描述,让人仿佛置身于南京城内秦淮河畔,那些露台、茉莉香气和箫鼓声响,都让人沉浸其中。此刻,我更加坚信,只要有人追寻过去,无论多么遥远的事迹,都能成为我们共同记忆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