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代一览厂卫是哪两大机构
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厂指东厂,卫指锦衣卫,它们都是明朝皇帝实行统治的。朱棣当上了皇帝以后,为了建文帝那一派的官僚,不断派遣宦官刺探情况,但没有一个专门机构,总感到不方便。永乐十八年(1420年)八月,在北京“设东厂于东安门北,以内监掌之。自是中官益专横,不可复制”。
东厂自建立以后,一直没有停止过活动,直到明亡,其任务即所谓“缉访谋逆妖言大奸恶等,与锦衣卫均权势”。东厂直接受皇帝指挥,派去主持其事的宦官都是皇帝的亲信心腹。起初是选各监中一人提督,到后来专用司礼秉笔第二人或第三人为之。
其官衔的全称是“钦差总督东廠办事太監”,简稱為“提督東廠”。并颁給關防一顆,全文曰:“钦差总督東廠辦事太監關防”,凡十四字。一般宦官出差,其所給印信,无“钦差”兩字,其職衔只不过日內官內臣而已。而東廠關防「特稱太監,以重」。皇帝還特頒給密封牙章一枚,即以此铃封,可不必經過任何手續,可以直接送到皇帝那里。
廠内人员称主管東廠的太监为“督主”或“製造下設‘掌刑千戶’、理刑百戶、亦謂之貼刑”,他們從錦衣衛那裡調拌過來。在千、百戶之下的是掌班、領班、司房四十余名。專門到外面去缉訪的是役長(又叫挡頭),有一百余人,每一役長率領番子(也叫番役或干事)數人計有一千余人,這兩部分人員統稱為隸役,都從錦衣衛那裡挑選最輕黠猥巧者來充任。
每月分配一次訪問任務,“每月且(初一),場役數百人掣簽庭中,分瞰府君。”视京城诸处会审大狱,如听记他院府诸处会审重犯者;地方失火,或雷击何物等亦奏闻之。此外,还要报上杂粮米豆油面价格。一旦有重要事件,即使深夜,也可以从门缝里塞进给皇帝查看。
這批流氓無賴就勾結東廠番役進行诓骗钱财和挟報私仇。他們得一個陰事,由此以密白於挡头,如果事情大小先予金,然后再打桩把情况弄清楚後,即突入执讯无有佐证符牒,並授意使牵有力者,有力者予多金。如果不予,则立闻上下镇抚司狱立死矣。
自洪武二十年(1387年)烧锦衣卫刑具,又六年"诏内外狱毋得上锦衣卫"直至朱元璋死去,再恢复了锦衣卫狱,并增设北镇抚司,使南镇抚司仅负责本地案件,而北镇抚司则专职处理诏狱。这时南北两镇抚司之间形成了一种互相牵制关系,以限制对方权力的机制。但在实际操作中,这种制度往往被滥用成一种极端残酷的手段,用来对付反抗和异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