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碧玉簪中的徐代泉音乐工作者如同翩翩起舞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生动的艺术风景
徐代泉,黄梅戏音乐的翎毛笔,在庐剧的深渊里汲取灵感,如同一位隐世匠人,用自己的双手铸就了一座艺术之城。1958年,他凭借那独特的二胡声,踏入了安徽省艺校的大门。在那里,他沉浸于庐剧的世界三年的时间,与西洋音乐相比,那是他心中的另一片天地。他说自己对庐剧的情怀远胜黄梅,但命运却让他在毕业时,被留校成为一颗未能发芽的种子。
这段经历如同一场梦醒之后的迷雾,让他转向了黄梅戏。但当两种音乐相遇时,才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无法跨越的心桥。为了掌握这份新技能,他采用了一个古老而笨拙的手法——与黄梅戏表演班一起上唱腔课。他的记忆力和才能,使得这些年轻学生都惊叹不已,而徐代泉,则是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
他的创作生涯,就像是一部又长又复杂的小说,每一次写作都像是走进了一个新的世界。他用自己的血泪,将悲欢离合、爱恨情仇,都编织成了一首首歌曲。那每一次听到那些旋律,都是对生命的一次回味。而他的研究,则像是对于历史的一个无尽探索,无论是庐剧还是其他各式各样的戏曲,他总能找到那个隐藏在尘封文字中的灵魂。
如今,65岁高龄的徐代泉依然活跃在学术界,是中国戏曲学院和安徽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在他的身上,可以看到一个人的执着与坚持,也可以看到艺术对于个人的永恒吸引力。这是一个故事,这是一个传奇,这是一个关于徐代泉的人生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