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线历史故事大全网
首页 > 战史风云 > 清朝灭亡的秘密龙袍背后的悲剧

清朝灭亡的秘密龙袍背后的悲剧

导读:在我们熟知的影视剧中,皇帝们总是穿着明晃晃的龙袍。然而,这种景象在清朝之前是不可能出现的,因为那些“龙袍”实际上只是一种特殊设计的寿衣。

现在流行的影视作品中,经常误将清朝时期皇帝穿着的黄色龙袍作为所有古代皇帝都应该穿戴的情形,这其实是一个错误。

唐朝以前,每个朝代对君王、皇帝所穿衣服颜色的规定都有,但并非一成不变。在西周和东周时期,《礼记月令》记载天子佩戴青衣。战国至秦汉魏晋期间,盛行“五行终始说”,秦始皇则按照水、火、木、金、土与黑、白、青、赤、黄相配,“五德”说影响了服饰颜色选择,从黑到红再到黄,一系列变化随之而来。

到了隋朝,文帝和炀帝开始着黄袍,但没有禁止百姓也可以穿同样的衣服。直至唐高祖武德年间才开始禁百官百姓使用相同颜色的衣服,使得黄袍成为专属于皇者的服饰。而《新唐书·车服志》记载,由于赭黄及带作常服,并且限制臣民不得仿效,以此区分尊贵与平民。

从周至明,正式御用冕服一直是黑色,不论是秦至西汉早期还是后来的各个朝代,都遵循这个规矩,只不过纹章排列方式有所改变以彰显自己对周礼更深刻理解。但即便如此,也遵循了一个基本原则,即不变的是总路线,即遵循周礼。

每个时代都有其特定的火德或土德周期,对应不同的代表颜色,如水德尚黑火德尚赤土德尚黄,但是这些暗示并不意味着今天我们看到的一般意义上的中国红或者明亮耀眼的朱黄,而是在历史发展中的某一阶段被认为具有象征意义的一种暗淡或发暗色调。

唐代虽然仍然以黑底十二纹章为正式上朝和祭祀之装备,但平日里也会穿著朱色的常服。不过随时间推移,由于容易混淆,便被禁止一般人士使用。此外,“明”字音近“冥”,通常指的是死后的遗体装扮,即寿衣,而不是当事人的日常用品。

宋元两代尤其重视红色文化,因此他们也是以红为尊贵,而且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元素采用这一颜色,不过并非那种会发出光芒的鲜艳品质,而更多地反映出一种传统审美理念,那就是通过图案等手段来营造气氛而非简单依赖单一强烈色的表达力。

由于戏曲艺术经过了长时间断层,最终演化出了各种不同版本,所以现代影视剧中的这种误解就产生了。而实际情况是只有清末才出现了一些类似龙袍这样的设计,其余都是寿衣。当今社会,我们看待这些历史画面时,更应认识到它们背后隐藏的情感以及当时人们对于生命和死亡态度上的复杂思考。

标签:

猜你喜欢

战史风云 战国策略诸侯纷...
战国时期,中国历史上的一段重要时期,始于春秋末年结束于秦朝统一六国,是一个政治、军事斗争频繁、战争不断的时代。各个诸侯国为了扩大领土和巩固政权,不断进行军...
战史风云 唇亡齿寒解读传...
唇亡齿寒:解读传统智慧中的缺失与后果 在中国古代,存在着一句谚语“唇亡齿寒”,意思是指一个族群或集团的灭亡,对于其他同类或者同盟者来说也是一种威胁和损害。...
战史风云 中国古代的文人...
文人的精神追求与后裔文化的融合 在中国古代,文人墨客以其高尚的情操、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艺术才华,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不仅在文学、绘画、书法...
战史风云 宝莲灯动画片传...
宝莲灯动画片:传说中的光芒与智慧的旅程 宝莲灯动画片的历史渊源 宝莲灯是一部源自中国古代民间故事,关于一盏能够照亮黑暗、带来福祉的神灯。它讲述了一个小男孩...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