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君主的龙袍历史上仅见的尊贵象征
导读:在我们观看的影视剧中,皇帝无一例外都身着明晃晃的龙袍。然而,这在清朝之前,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那些穿着衣服到处跑的皇帝,只不过是穿着“寿衣”而已。
现今许多影视作品中,常将以前的皇帝塑造为穿戴明朝龙袍的人物,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历史上,唐朝以前的君王、皇帝,对于穿着何种颜色的袍服,有时有严格规定,有时则无所谓。在西周、东周时期,《礼记月令》记载天子应着青衣。而从战国至秦汉魏晋之际,“五行”(水火木金土)与“五色”(黑白青赤黄)的配对成为一种重要的象征,其中秦始皇以黑色作为其代表,而后来的汉代则以赤色为尊贵。
随后的隋朝和唐高祖武德年间,一直禁止百官百姓佩戴黄袍,使得黄袍成为了专属于皇帝的一种服饰。这一制度一直延续到了宋代,以红色为尊贵,并且使得朱红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主要颜色。但实际上,这些深红或暗黄色的颜调远不同于现代流行的中国红和明黄。
唐代及之后,每位皇帝都会按照自己的德数来选择装扮——秦是水德,汉是火德,唐是土德,而宋又回到火德。不过,他们并未像现代想象中的那样光鲜亮丽,而是在遵循一定规矩内进行装饰。此外,当时普通人也可以穿戴明色的衣服,但后来由于这些颜色易混淆,因此这种做法被禁绝了。
在宋和明两代,由于他们都是火德,也特别推崇红色,所以通常会让臣民们都使用此类颜色的衣服。但实际上,那些只限死者的特殊服饰,如寿衣,在活人身上出现,却只有清朝皇帝才会这么做。戏曲艺术因受到了清末文化断层影响而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而现代影视作品,则更像是满屏幕都是寿衣而已。
因此,由于这些误导,我们错误地认为仅有的正统形象就是那套由清朝传承下来的龙袍。而事实上,只有清朝才有这样的习惯,让人们误以为这是所有时代皆有的标准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