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最苦命的皇帝李泌反复熬过二十六年太子仅做八个月便归西
唐朝最苦命的皇帝李诵,二十六年太子生涯中遭遇无数挑战。尽管他深谙宫廷斗争,文武双全,但他的太子之路并不平坦。在贞元三年(787年),郜国公主之狱几乎导致了他的灭顶之灾。幸运的是,老臣李泌的坚持,最终保住了他的太子位置。
在二十六年的等待中,李诵亲见朝纲动荡与权谋复杂。他曾经有过一次重要的政治表态,那就是阻止裴延龄和韦渠牟就职。这两位宰相因其奸猾而被排斥。韩愈赞颂他:“居储位二十余年,天下阴受其赐。”
即位后不久,由于健康问题,他只能卧床养病。但仍然立即恢复了王伾、王叔文、柳宗元和刘禹锡等改革者的职务。他废除了“宫市”,停止了月进日进,并减免了一些苛捐杂税,以减轻人民负担。
作为一名深思熟虑且有雄心的大帝,在短暂的八个月内,他虽然未能完成自己的伟大计划,但却影响深远地改变了唐朝。韩愈将他形容为“性宽仁有断”,并总结他的统治时期用一个字——“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