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开国皇帝杨坚的北周篡位之谜如何一手遮天
杨坚是隋朝开国皇帝,当时北周仅仅成立了24年,静帝便禅让杨坚,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杨坚的父亲杨忠是北周军事贵族,武帝时期杨忠被封为随国公,此后杨坚继承父爵,并为上柱国。实际上杨坚在当上大丞相以后就有了篡权的计划,只是在等一个最佳的时机,直到静帝继位后,杨坚也做好了各方面的准备工作,这才能逼静帝主动禅让。历史上那些肯放弃皇位的人,应该也没几位是出于真心。
有人问,谁是古来得天下最为容易的君王?我觉得这是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容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有人觉得汉高祖刘邦四十多岁起兵,依靠张良、韩信、萧何等人的帮助,最终取得了天下,是比较容易的一个;有人认为唐高祖李渊在儿子李建成和李世民等人的帮助下进驻长安,成为了唐朝的开国之君,也是比较容易的一个。
那么,Yang Jian为什么那么轻易就夺得了宇文家的天下?其中的核心原因是什么呢?
历史总认为大人物往往会有不同常人的地方。据《隋书》记载,Yang Jian“为人龙颔,有五柱入顶目光外射。”这正是所谓的吉人天相。十五岁时,Yang Jian因父亲功绩而授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封成纪县公。而十六岁时,又迁骠骑大将军,加开府。这正如关右所说:“生逢其时,不负韶华。” Yang Jian属于赢在起跑线上的人物。当官,他恭敬勤勉; 为子,他孝顺备至。他很快赢得了很高的人气指数,在朝野中成为红人。
一个好汉三个帮。在继位初期,对抗宇文护的一系列措施中,由于需要其他朝臣支持,以此作为筹码,那时候Yan Zhen走进宇文邕身边——他的女儿当了皇太子妃。在这个过程中,他与宇文邕形成利益共同体,也因此而“父凭女贵”,在朝中地势不断升高。
尽管有人认为Yang Jian有不臣之心,而宇文邕却相信天命,将他看作无法撼动北周统治者。但随着时间推移,在太子即位后的情况下,他们之间的情感纽带变得更加紧密:他们的小女孩成了皇后;身为国丈的大将军,一旦外出,便由他来主持政务治理国家。这使得权势滔涌、名声显赫,如同云端中的风暴一般不可阻挡。
走向生命终点的是宇文赟,没有任何力气驾驭局面,大象二年(580年)五月,他病逝;七岁的小太子接任称帝,而以宠爱重用著称的大丞相Yang Jian则站在北周权力的制高点。此刻,无论如何,都没有更好的机会出现。大定元年(581),随着一系列事件发生变化,Yang Jian从随国公变为了随王;北周静帝不得不把位置拱手相让,而最后终于完成了一场宏大的转变—从大丞相到真正意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即隋炀帝登基,并改“ 随”为 “隋”。
从外界看来, Yang Jian由于其特殊身份和运气,从而获得成功,但这些都只是表面的原因。在整个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实力决定一切。而这一切,最终导致他的崛起无可争议地成为史诗般壮丽的一章——那就是建立并巩固隋朝统治,为中国历史留下的深刻印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