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11年11月11日杨坚开启隋朝新篇章如何让北周静帝传位
杨坚是隋朝开国皇帝,当时北周仅仅成立了24年,静帝便禅让杨坚,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杨坚的父亲杨忠是北周军事贵族,武帝时期杨忠被封为随国公,此后杨坚继承父爵,并为上柱国。实际上,自从在位大丞相以后,杨坚就有了篡权的计划,只是在等一个最佳的时机。直到静帝继位后,他也做好了各方面的准备工作,这才能逼使静帝主动禅让。
历史上那些肯放弃皇位的人,大多数都是出于实力悬殊或面临灭顶之灾才选择放手。而对于谁是古来得天下最为容易的君王这个问题,也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在汉高祖刘邦和唐高祖李渊这样的例子中,他们都能凭借一批智勇双全的大臣获得成功,而不是单靠个人力量取得。
那么,为什么说宇文家的天下那么轻易就被夺取呢?其中最核心原因是什么?
《隋书》记载,杨坚“为人龙颔,有五柱入顶目光外射。”这正是一种吉人的天相。早年他因父亲功绩而得到重用,“授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并且很快晋升至骠骑大将军,加开府。这一切都显示出他赢在起跑线上的优势。当官,他恭敬勤勉;为子,他孝顺备至。他不仅赢得了很高的人气指数,而且成为朝野中的红人。
一个好汉三个帮,在宇文邕去世后太子宇文赟即位,由于对其高度信任,每次外出都会留给他处理政务。他的权势不断增强,最终站在北周权力的制高点。大象二年五月(580年),宇文赟病逝,小太子宇文阐继位,而此时已经是大丞相的杨坚掌握着兵权。在这种情况下,无疑再难以继续保持现状。
因此,大定元年(581),由随国公变成随王的是无可避免的事实。不久之后,即在同一年末,将“随”改名为“隋”,正式登基称帝,是因为内忧外患迫使他不得不这样做。而这一切,从根本上讲,是由于他的综合实力决定了他的命运。此刻,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挡这场历史巨轮前进的声音和方向所向既定了未来,我们只有跟随它走下去,不管风雨如何狂烈,都要把心放在那份超越凡尘俗世的心境中去寻找答案,让我们一起探索那片未知领域吧!